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人面鸟身像、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太阳神鸟金箔、金人面形器……这些历史课本上熟悉的历史文物,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据媒体报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正筹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若二者联袂申遗成功,这将是四川第一例考古遗产类世界文化遗产。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仙李白在名作《蜀道难》中曾提及古蜀国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古蜀国都只限于神话传说。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王……这些传说中的古蜀国帝王名号怪异, 且只有口头流传,缺乏文史资料佐证,其历史一直是云遮雾罩, 成为困扰人们的难解之谜。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人面鸟身像
传说,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凫”就是鱼鹰。第四代蜀王叫杜宇,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
近年来,四川考古发掘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帮助人们逐渐揭开了古蜀国文明的面纱。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其中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
宝墩遗址(新石器时期)、三星堆遗址(古蜀青铜文明早期)、金沙遗址(古蜀青铜文明晚期)和战国船棺墓葬,构成了完整的古蜀考古文化体系,反映了古蜀文明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其中,三星堆和金沙是完整的古蜀青铜文明的代表,承上启下,串联起整个古蜀文明众多遗址。
三星堆遗址
1929年的春天,广汉农民燕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1986年7月至9月,随着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戴冠纵目人像
三星堆遗址位于蜀文化圈的中心区域,距今约5000年~28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因此一般认为它是蜀国始祖蚕丛的形象。从文物考古发现来看,广汉三星堆自第二期文化开始,就出现了与鸟有关的器物,这当与柏灌氏取代蚕丛氏有关。而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仅有鸟图案,而且同时还有鱼图纹饰。这一变化则反映出鱼凫氏取代柏灌氏的历史事实。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人面形器
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研究曾让人们一度感到困惑,因为这一文明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发展之后,竟突然凭空消失了。考古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猜想,直到2001年,在成都市区发现了金沙遗址,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证据。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分部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目前可以确认,金沙遗址所处年代约在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古蜀人迁徙到成都平原中心建立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从那时起,至今3000多年,成都的城址再无迁徙。成都是中国少有的“城不改址三千年,址不改名二千五”的历史文化名城。
多年以来,史学界有一种看法和理论,认为中原地区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并且是单一的,而四川则是蛮夷之地。然而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微观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