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永华在办公室熟悉比武规则。 袁超 摄
中新网贵阳9月25日电 题:裁判“黑旋风”:见证比武场上消防员训练成长的过程
作者 袁超 吴青玲
“14年了,‘黑旋风'在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比武场上做了整整14年的裁判员。”
“黑旋风”名叫杨永华,是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副支队长。因为皮肤黝黑,做事雷厉风行,队友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黑旋风”。
2007年,杨永华从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安顺支队调到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参与到每一次的全省消防比武,14年中,他始终以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扮演好技术裁判、发令员等角色。
图为杨永华与队友在检查裁判员装备。 袁超 摄
记者初见杨永华,他正在办公室翻阅比武裁判员手册,为9月27日举行的2020年贵州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员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做准备。从参赛队伍到比武项目,再到项目的评定标准,每一栏都标注了裁判的细则。面对每次的比武,杨永华所在的裁判组都必须把评判标准提前“吃透”。“因为比武的项目较多,且评判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每一次裁判组都会提前进行准备。”杨永华说。
“各就各位,预备……”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评判的细则运用到实际中,杨永华带着其他裁判员,换上正式的裁判员装备,在比武场地进行实地的试裁试判,模拟正式比武时的评判场景。
跟随裁判组的演练,记者发现整个过程非常细致、严谨,如每个项目的裁判员人数设定、站位以及裁判信号的对接。在每个项目试验完毕后,杨永华都会召集该项目的裁判员进行讨论。杨永华告诉记者,比赛现场,出现突发状况是难免的,所以,要提前去预想突发状况,找到解决方法,如何快速处置,如何正确判定?
图为杨永华与队友在比武场上进行试裁试判。 袁超 摄
“对于裁判员的判定,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选手提出的争议。”有了争议,这也代表着裁判组在比武场上多了一个任务:除了要严格评判,还要开导失利的消防员。“年轻的时候我也参加过比武,失利的心情我也体会过,确实不好受。”杨永华说,为了不让消防员因为失利而出现负面情绪,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与消防员一起分析在此次比赛中所引发失误的问题。“每个消防员都不容易,短时间内完成的操法,消防员平时训练时要付出成倍数的血汗。”
在杨永华看来,比武竞赛争夺名次是次要的,而让消防员掌握牢固的基本技能才最为重要,练而为战,消防员才能真正在出警的时候发挥好技能,全力保护被困者的生命。
“哟,又是我们黑哥亲自发令。”“老黑,你还要当多久的裁判哟!”“你还拿得稳这个发令枪不啊!”……比武场上,看到杨永华带队在进行裁判预演,现场正在熟悉场地的消防员们纷纷跑过来。“说是过来和我打招呼,实际上就是‘调侃’我”。在杨永华看来,这是亲密关系的体现,更是队友对他的一种肯定。
“这只耳朵算是个代价吧。”由于在比武时,担心发令前出现紧急情况,杨永华在打发令枪时,索性不戴耳塞鸣枪,长此以往,枪声对耳朵的听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右耳的听力弱于左耳。“问题不大,不影响我的正确判断。”杨永华说。
图为杨永华与队友在比武场上进行试裁试判。 袁超 摄
在这片比武场地,杨永华见证了队友们无数次咬牙坚持和汗流浃背的场景。一声发令枪响后,队友们就开始进行紧张的比武角逐。每当看到消防员比武的用时缩短时,是整个裁判组最为激动的时刻。“消防员的能力素质高,我们也挺骄傲的。”杨永华如是说。
消防员的比武竞赛,从类别划分:分为支大队、骨干队、普通队、专职队、信通队、装备队等,从项目划分:细化到各类救援操法。做了14年的裁判,杨永华最大的感受就是比武竞赛越来越贴近实战,也更注重作战训练的安全性。
进入秋季,贵阳连绵不断的雨裹着冷空气袭来,结束完赛前的筹备工作会议后,杨永华回到办公室泡了一壶热茶。回看14年的裁判生涯,杨永华笑言:就像这杯茶一样,茶香四溢,回味甘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