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約奧運會上的兩種神器:水底相機和高科技泳衣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美國媒體報道,裏約奧運會吸引了眾多的攝影機構和攝影師,他們要在為期16天的賽會期間用新設備拍攝出最佳照片。同時,工程師們對於奧運選手運動服的設計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們還將放眼到未來10年,投入更多新的技術。

水底相機水底相機

資料圖:水底相機

已經參加了很多次冬奧會和夏季奧運會的Getty Images攝影師阿爾·貝洛(Al Bello)經驗豐富,本周他對CNN稱,他從奧運會泳池的水下拍攝了一些精彩的畫面。但他不是穿著潛水服和腳蹼沈到水底,脖子上掛著防水相機來拍攝,而是使用機器人遠程操作安放在水底的相機,在遊泳運動員從上面遊過時拍攝照片。

這並非奧運會首次使用遠程操作的水底攝像設備,4年前路透社就在倫敦奧運會上使用過。但這是貝洛首次在奧運會上使用這種設備。他對CNN稱,“過去使用傳統靜態水下遠程操作相機,妳必須先設想如何拍攝照片,設想捕捉什麼洋的比賽和劃水動作”,妳必須事先預測到運動員何時進入鏡頭。

這可能使運動員的身體有壹部分會在鏡頭之外,毀掉了本可以成為很好的照片。Getty的最新水下攝像裝置改變了這種情況,使貝洛可在最佳時機捕捉到最佳畫面。重要的是,這個水下機器人相機——放置在防水盒子裏的佳能1DX Mark II——可讓貝洛實時觀看到水面情況。更重要的是,他不僅能控制鏡頭的焦距而且能遠程調整基座來移動相機的位置,更好地捕捉畫面。

貝洛就坐在泳池邊,看著電腦顯示屏,屏幕上可顯示相機看到的一切,當運動員進入鏡頭時他就按下快門。這種工作方式當然與普通體育攝影師不同。在問到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時,貝洛並不認同。他稱:“機器人只是讓我拍攝更好照片的工具,不會自行思考或提出自己的想法。但能幫助我們提高拍攝照片的效率。”

高科技泳衣

資料圖:把傅園慧彈到痛的高科技泳衣

奧運會表情包傅園慧說:“被泳衣彈到痛,比賽的泳衣太緊了,彈性太小,勒得胸都平了,我們賽前穿泳衣要穿20分鐘,這麽緊我彈到自己!妳說這會不會成為我永生的恥辱。”

雖然這只是玩笑,但是泳衣為什麽那麽緊其實是有講究的。為了幫助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戰績,只能通過有包裹性的材質和設計改進抗壓性、結構性、敏感性和支撐性這四個關鍵板塊。讓身體變得略扁平,打造流線型身姿,從而減少遊泳時的水阻,讓選手們遊得更快。

傅園慧所穿的SpeedoFastskin鯊魚皮系列專業泳衣是由一種叫LZRRacerComprex特殊材質布料做成的,這是一種單向拉伸的布料,它可以實現出色的靈活性和特定區域高擠壓度。除了幫助身體整體更具流線型從而減少水阻外,泳衣的高擠壓度可以讓選手減少肌肉振動,避免肌肉振動在皮膚表面產生褶皺從而影響身體流暢性,減少無效的耗能,提高爆發力,幫助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戰果。

但是為了追求泳衣“夠緊”的效果,泳衣在彈性上就會有所犧牲,這也就導致Speedo的“鯊魚皮”在穿著時需要足夠的耐心把自己的肉一點一點“塞進去”。

Speedo一直是高科技助力奧運的最典型例子。自從Speedo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浮力和減少阻力技術,設計的全身套裝泳衣為邁克爾·菲爾普斯奪得2008年奧運會獎牌和打破世界紀錄後,遊泳比賽就受到了最嚴格的監管:防止高性能運動服成為另壹種幫助提高比賽水平的“興奮劑”,不過服裝制造商們依然在不斷創新。

提高十分之一秒的成績

田徑賽場上一直不乏高科技產品,許多服裝制造商都致力於研發讓運動員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服裝和鞋子。在本屆奧運會上,耐克就帶來了壹種全新的紡織技術,通過分布在運動服上的小矽膠凸起,可以減少空氣阻力,讓運動員跑得更快。其中AeroSwift系列是運動服裝類,而AeroBlade則是臂帶或護腿之類的輔具。畢竟對於百米運動員來說,就算能夠提高十分之壹秒的成績,都能夠決定金牌的歸屬。

在自行車、遊泳等比速度的競技比賽中,服裝必須合身,才能盡量減少空氣阻力。即便不考慮速度因素,合適的運動服裝也可以減少汗水或熱量帶來的負擔。著名運動品牌UnderArmour這次負責為美國體操隊打造比賽服,專門針對氣候炎熱的裏約熱內盧,新款比賽服可以避免運動員在比賽中滿身大汗。

據悉中國的運動服裝用的是高強彈力的特殊纖維面料,據稱能夠促進肢體靜脈回流,減少血液瘀滯,帶走代謝廢物,提高人體能量供應,縮短恢復時間。因此,中美在奧運競技場對決,在裝備上,暫時也能打個平手。

另外,UnderArmour為加拿大橄欖球隊、瑞士和荷蘭的沙灘排球隊設計了隊服,服裝借鑒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服技術,內置水晶片裝置,可以吸收身體熱量,降低體溫。

不過高科技裝備也引起了輿論對於奧運會有失公平性的指責。從目前來看,服務於運動員的高科技裝備只要能確保處於奧運規則之內,就不會有異議。美國運動品牌UnderArmour運動團隊資深創意總監亞當-克萊門特認為:“科技可以在極力往規則邊緣靠近。”

美國某運動裝備公司的高管甚至表示:“工程師們已經將奧運選手運動服的設計放眼到未來10年,未來運動員的要求會更高,投入的新技術也勢必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