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不再!特朗普想从加拿大得到什么

APD NEWS

text

亚太日报 彭子佳

在北美东海岸的雾霭中,面积仅 0.3 平方公里的马柴厄斯海豹岛成为美加地缘博弈的焦点。这座无人居住的岩石岛及其周边 277 平方英里海域,正见证着两国从 "亲密盟友" 到 "资源竞争者" 的戏剧性转变。随着特朗普政府将加拿大列为 "战略整合目标",这场始于 18 世纪的渔业争端,正演变为重塑北美版图的关键角力。

追溯至 1783 年《巴黎条约》,美加边界的模糊表述为 "灰色地带" 埋下隐患。1984 年国际法院裁决虽赋予两国共同捕鱼权,却未能解决主权争议。如今这里每年上演的 "龙虾战争",成为特朗普政府推动 "北美国土整合" 的微观注脚:美国渔民约翰・德鲁因展示的断指伤疤,与加拿大边境工会报告的 67 起暴力冲突事件,共同勾勒出资源争夺的残酷现实。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该海域年产 6.8 万吨龙虾,占全球冷水龙虾贸易的 19%,年交易额达 12 亿美元。美国缅因州龙虾协会抱怨加拿大渔民使用违规大网,导致美国海域龙虾储量下降 23%;而加拿大渔业部则指控美商非法捕捞,仅 2024 年就扣押 37 艘美国渔船。这种零和博弈因特朗普政府的 "对等关税" 政策火上浇油 —— 加拿大对美龙虾出口关税从 5% 飙升至 22%,直接导致波士顿龙虾价格上涨 40%。

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的兴趣远不止渔业。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该国拥有全球 30% 的稀土矿、15% 的原油储量和 25% 的可开采淡水。2025 年 1 月泄露的白宫备忘录显示,特朗普团队制定的 "北极星计划" 明确提出:通过关税施压、边界调整和资源共享协议,将加拿大关键资源纳入美国供应链。

这种野心在能源领域尤为明显。美国能源部内部报告指出,若控制阿尔伯塔省油砂矿,美国石油自给率可提升至 85%,战略石油储备将增加 42%。特朗普本人多次公开称加拿大为 "美国的天然资源后院",并暗示五大湖水资源应 "合理分配"—— 这与 19 世纪门罗主义的大陆扩张思维形成历史呼应。

特朗普的 "第 51 州" 言论绝非空谈。2024 年 11 月,美国土地管理局悄然启动美加边境 12 个争议地区的地质勘探,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稀土矿区和纽芬兰的鳕鱼产卵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发现,美国边境巡逻队在缅因州部署的传感器网络已深入加方领土 3 公里,借口是 "打击毒品走私"。

更具象征性的冲突发生在哈斯克尔图书馆 —— 这座横跨美加边境的百年建筑,2025 年 3 月起要求加方访客接受移民审查。加拿大外长商鹏飞指出,这是 "对 1900 年《边界条约》的公然践踏",而美国国土安全部则以 "防止中国稀土走私" 为由拒绝妥协。

当前争端可视为 1812 年战争的当代回响。当年美军三次进攻加拿大失败,却奠定了 "西半球霸权" 的扩张逻辑。如今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更趋隐蔽:通过经济封锁(如对加木材征收 35% 关税)、舆论施压(称加拿大为 "寄生虫国家")和法律渗透(要求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资源条款),逐步瓦解加方谈判筹码。

渥太华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迈克尔・威廉姆斯指出,这符合 "堡垒北美" 战略 —— 在全球化退潮期,通过整合加拿大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构建东至纽芬兰、西至阿拉斯加的 "超级地缘板块",这种构想忽视了现代国际法和加拿大的国家认同。

当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和军演重绘边界,他们或许忘记了 —— 真正的国界,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人心深处的认同。这场始于龙虾的争端,最终将考验两个北美大国:是走向历史的重复,还是开创合作的新篇?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