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在伊拉克安巴爾省首府拉馬迪以東的一處伊軍陣地,伊拉克安全部隊人員與發動進攻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激烈戰鬥。新華社/美聯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遠、邵傑)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22日遭遇恐怖襲擊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立即認領。雖然這次襲擊與“伊斯蘭國”的關系還在進一步證實中,但從已經公布的情況看,這次襲擊由“伊斯蘭國”策劃指揮,並由其成員或支持者實施的可能性很大。這顯示,雖然近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遭遇圍剿,但仍有實力在其他地區策劃並發動襲擊。國際社會急需在各條戰線加強協同作戰,才能有效打擊“伊斯蘭國”勢力,取得反恐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中東:依然囂張
“伊斯蘭國”自2014年6月所謂“建國”以來,一直活躍於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東北部地區。其武裝人員在這一地區攻城略地,血洗伊拉克重鎮提克裡特和摩蘇爾,不斷擴大地盤,並且在距離巴格達僅有數十公裡的費盧傑等地建立據點。
自去年以來,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和俄羅斯等國加大對“伊斯蘭國”的空襲力度,並配合伊拉克和敘利亞政府軍的地面行動,使“伊斯蘭國”控制區域受到壓縮,人數也在下降。按照美國情報部門的評估,截至今年2月,“伊斯蘭國”在敘、伊的戰鬥人員數量在1.9萬人和2.5萬人之間,低於2014年5月至8月期間的2萬人至3.15萬人。
2月28日,在巴格達,人們聚集在發生爆炸的市場附近。新華社發(哈利勒·達烏德攝)
面對打擊行動,“伊斯蘭國”進行了瘋狂報復和反擊,對伊拉克軍事和安全目標以及平民聚居區發動襲擊,造成人員傷亡。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作為恐怖組織沒有正規化軍事力量,因此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並且會盡量避免陣地戰,采用各種靈活戰術與圍剿他們的各方力量周旋。從最近在敘利亞、伊拉克的勢態看,“伊斯蘭國”依然很囂張。
【西北非:流竄擴張】
北非、西非被認為是“伊斯蘭國”開辟的“第二根據地”,當地的不少武裝人員在敘、伊參加過實戰,包括一些高級頭目。眼下,這些武裝人員正利用利比亞的權力真空和薩赫勒地區國家的管控薄弱擴展新的生存空間。
這是2015年2月22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拍攝的遭手榴彈襲擊後的伊朗駐利比亞大使官邸。伊朗駐利比亞大使官邸當日遭手榴彈襲擊,“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隨後宣稱對此負責。新華社發(哈姆扎·圖爾基亞攝)
“伊斯蘭國”眼下已占據利比亞幾座地中海沿岸城市,南部沙漠地帶及西部海岸地帶也有多支武裝宣誓效忠。這些武裝人員向西可與突尼斯南部、阿爾及利亞山區地帶以及藏匿於摩洛哥一些城市的極端人員串聯,向南可與盤踞馬裡北部的反政府武裝乃至尼日利亞極端組織“博科聖地”合流,向東可與埃及的恐怖勢力聯手。
美國2015年上半年來多次利用無人機在利比亞展開空襲,英法兩國今年年初也派遣特種部隊在利比亞開展秘密行動。從上述動向來看,這些國家正試圖在“歐洲下腹”構築防範“伊斯蘭國”的一條防線,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歐洲:伺機而動
歐洲刑警組織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說,多達5000名“伊斯蘭國”訓練的武裝人員已進入歐洲境內。另外,“伊斯蘭國”還“在歐盟和巴爾干國家擁有規模較小的訓練營”,主要用於培訓成員掌握作戰、生存和反審訊等技能。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歐洲的恐怖分子有一些是從“伊斯蘭國”控制的伊、敘地區回流,藏匿於當地的移民聚居區,另一些是歐洲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長期失業,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受極端思想蠱惑。不少極端人員處於“休眠”狀態,伺機而動。
這是3月2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馬埃勒貝克地鐵站一個出口處拍攝的沾有血滴的地鐵標志。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歐洲問題專家沈孝泉認為,布魯塞爾22日的恐襲印證了這一點,警方抓獲巴黎恐襲嫌疑人薩拉赫·阿蔔杜勒-薩拉姆後僅3天,“伊斯蘭國”就再次策劃恐襲慘案,顯示其行動能力、破壞力不可低估。
沈孝泉還指出,阿蔔杜勒-薩拉姆在布魯塞爾躲藏4個月之久才落網,也說明極端勢力在布魯塞爾乃至歐洲不乏同情者和支持者。
東南亞:初現雛形
1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警察持槍隱蔽在一輛汽車後。雅加達市中心14日上午發生多起爆炸,警方同武裝分子發生交火。新華社/路透
今年1月,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多起爆炸案造成至少7人死亡,17人受傷,“伊斯蘭國”隨後認領襲擊。這一極端組織在東南亞的動向引起了東盟各國的警惕。
在菲律賓,反政府武裝阿布沙耶夫與邦薩摩羅伊斯蘭自由戰士組織的部分武裝人員已向“伊斯蘭國”宣誓效忠。按照美國國際恐怖組織搜索情報集團的說法,印尼恐怖組織“伊斯蘭祈禱團”與“伊斯蘭國”有資金往來。另外,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現階段已經出現招募本土和地區內人員前往“伊斯蘭國”的隱藏通道,各國政府正加大對其打擊力度。
一些長期跟蹤東南亞恐怖活動的觀察人士指出,盡管這些組織眼下沒有相互聯系,但通過“伊斯蘭國”的宣教和捏合,這些組織可能結合本土分離主義和極端主義形成一個各有分工、各有側重的恐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