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2日電(記者譚元斌)“將來,這裡的文物、草木和菊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指著一片翠綠的菊花苗,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副縣長陳飛憧憬地說。
陳飛是湖北省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在咸豐縣挂職副縣長。去年以來,作為解說人,他在咸豐縣尖山鄉唐崖土司城遺址上接待了許多探訪者。
史料記載,唐崖土司城始建於元代初期,明代末期擴建,辟3街18巷36院,包括衙署區、宗廟區、軍事區,以及書院、花園、養馬場、狩獵場等,佔地100多公頃。作為這座城的主人,覃姓唐崖土司世代居宦,相沿十八代,歷位460餘年。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唐崖土司被廢,象徵其權力的土司城逐漸湮沒。
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時的衙署早已不見蹤影,然而街道墻垣依舊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數十處遺跡仍然保存完好。
陳飛表示,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在考察完唐崖土司城遺址後,曾發出“北京有個大故宮,這裡有個小故宮”的感慨。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近日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文本,確定由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湖南老司城遺址與貴州海龍囤遺址聯合代表土司遺產,作為中國唯一項目申報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
“唐崖土司城遺址的最大價值在於清晰、完整。”咸豐縣申遺辦副主任白斌說,土司城的核心區保存得很好,而且規模很大。
沿著唐崖土司城遺址已有數百年曆史的青石板路徐步緩行,歷史的厚重感愴然而生。《咸豐縣誌》記載:“明萬曆天啟年間,土王覃鼎屢建戰功,聲威顯赫,夫人田氏精明能幹,治理有方,土司城修整一新。”站在古老的石牌坊前,仿佛依然能夠感受到唐崖土司當年在鄂西地區的強大影響力。
陳飛說,石牌坊上的文字和出土的文物證實,唐崖土司曾參與平定明代末期西南土司叛亂,“土司城規格之高,顯然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產物”。
據介紹,石牌坊為覃鼎夫人田太祖赴峨眉山禮佛後所建。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其座駕為白象。石牌坊上的象頭雀替表明,唐崖土司極有可能信奉佛教。
不過,在城市構造上,唐崖土司城擺脫了“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教條,無論是城墻還是道路均隨形就勢,體現了“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的道教思想。
石牌坊上的“哪吒鬧海”圖案極為罕見。圖案顯示,哪吒手持混天綾,右腳踩在正欲跳出水面的鯉魚之上。陳飛說,龍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徵,石牌坊巧妙地將龍改為魚,避免了對皇帝的不敬,“在已知的建築寓意圖案中,僅此一例”。
據測量,唐崖土司城能夠確定的街道為3.5公里,是目前已知城市明代道路格局中最長的。唐崖土司經歷了覃鼎時期的極盛之後,逐步走向衰落,令人唏噓。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則讓湮沒的唐崖土司城重獲新生。去年3月,咸豐縣啟動申遺工作,短短一年多時間過去,唐崖土司城遺址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在保護好遺址的前提下,當地對原有民居進行風貌改造,並種上200多畝菊花。陳飛說,為避免損害遺址,大部分材料都靠人力搬運。
京杭大運河近日申遺成功的消息令當地人振奮不已。白斌說:“唐崖土司城遺址將是恩施生態文化旅遊的一個核心板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