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中國電影國際化需要紮根民族文化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曼 張雪飛)“中國電影要想真正國際化,需要紮根民族文化做出真正的藝術產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想走出國門,一定要有恰如其分的獨特性,”擔任第69屆戛納電影節技術評委的中國導演高希希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應法國影像聲音技術高等委員會邀請,曾執導大型歷史劇《三國》《楚漢傳奇》、電影《公正的心》等作品的高希希在本屆戛納電影節參與評選電影節技術獎項。

高希希說,電影首先提供的是個性化和藝術的概念,之後是技術和藝術內容相結合,最後才能提供完美的呈現。

他表示,雖然華語片沒有入圍本屆電影節令人遺憾,“但中國有很深的文化積澱和底蘊,中國影人需要扎紮實實回到電影本身,吸取民族文化做出真正的藝術產品”。

他舉例說:“國內不少影人都曾受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和啟發,因為新浪潮電影的敘事和鏡頭運用方式非常個性化,而恰到好處的個性化才能讓全球都接受。”

在談及當今電影技術發展時,他表示,雖然目前國內的電影技術水準和國際相較有一定差距,但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國內影人也高度重視電影技術的運用。“目前國內票房較高的影片,《捉妖記》《美人魚》等都有不少技術含量,中國電影在技術方面已經開始往前邁了一大步。”

不過,高希希強調,雖然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給影片帶來更好的視聽效果,能讓電影的票房更加成功,但不應該忘記電影首先需要講一個好故事。他同時指出,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並不衝突,“藝術片也可以做到好看又賣座”。

據高希希介紹,為了走向海外,目前中國電影製作正在積極進行國際合作。“在開展國際合作中,我們應該採取揚棄的態度,吸收我們需要的、欠缺的,不必一味迎合、全盤接受,”他建議道。

“比如我正在拍攝的電影《遊戲規則》,就在同美國和波蘭的技術團隊合作,影片裏有外國演員,攝製和製作隊伍裏也有國外的專業人士,如此文化的碰撞能夠產生火花,給我很多靈感,讓我能選擇最適合影片呈現的方式。”

據悉,高希希執導的《遊戲規則》計劃明年大年初一上映。此外,他還將在今年下半年導演“一部相對藝術的電影”,根據喬葉小說《認罪書》改編的同名電影,“明年會報名戛納電影節,希望能夠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