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真能成為A股“保險杠”?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何婧媛】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A股市場熔斷機制自資本市場三大交易所將消息公布后,引發各界討論不斷。按照三大交易所所指,該熔斷機制的實施能進一步完善證券期貨市場的交易機制,從而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對股市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為了防止價格的過度波動和大范圍的投機行為,中國大陸股市有著10%的漲跌停板制度。熔斷機制作為國際證券市場廣泛使用的限制性工具,當價格波動到達某一限定值,熔斷機制將發揮作用使交易暫停,使得報價限定在一定范圍之內。

熔斷機制的出臺以今年年中以來A股數次暴跌的環境為背景,三大交易所表示,今年股市的大幅波動,現行的漲跌停板制度顯示出穩定市場的作用不足,更加突出了引入熔斷機制的必要性,不僅是暴跌,在市場暴漲時,熔斷機制也具有穩定市場情緒、防范投資者過度反應的作用。

熔斷機制現已在國外實施了多年,不同國家的限制幅度又有所不同,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將限制控制在10%,菲律賓的漲跌幅限制則高達40%。相對國外熔斷機制的成熟,國內熔斷機制的引入也是市場現貨和期貨市場的正常反應,有學者認為,用市場手段來干預市場波動是更為成熟的市場表現。

對于熔斷機制的實施,有的人認為熔斷機制作為輔助性工具,在極端情況下的應用也是變相的暫停交易,雖然能夠緩沖波動,但對股災本身并沒有直接作用。也有學者指出,無論是引入熔斷機制還是去杠桿等政策,都是為了服務于剛頒布草案的注冊制。股市的暴跌,引發了監管部門的又一次警惕,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并不是壞事。

對于股民來說,熔斷機制引入A股,股民則更需要關注的是機制本身,并將視野開拓至關注A股整體的交易情況。投資者則更應該關注構成滬深300指數的權重股,熔斷機制恰恰是基于該指數構成的權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