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 | 唐僧为什么去西天取经?故事得从他在成都的经历讲起

亚太日报

text

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中国佛教史上由印度佛教根本二部北传中国并逐渐向中国化佛教转折的重要时期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玄奘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鲜为人知的是,玄奘西游求取真经而成为大佛学家的基础,是他18-22岁在成都求学受戒的青春时期奠定的。

玄奘

玄奘俗姓陈,名祎,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玄奘有三兄一妹,从小饱受儒家经典浸染。陈祎10岁丧父,后受出家的二兄影响,于13岁破格录入僧籍,官府授予度牒。玄奘在成都学律五年并在大慈寺受具足戒,为他成为以唯识为主、综名实、兼融百宗、谙习经律论三藏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成都,玄奘把能找到的经律都找来学完了仍不满足,“更思入京,询问殊旨”。在成都培育出来的求知欲、学问欲和穷根究底、不信陈言、怀疑荧惑的精神,终其一生,是玄奘醉心学术的基本功力之一。

到成都的第五年,玄奘负笈远游荆州、相州、赵州,直至长安大觉寺,受到当时“道振神州、声誉海外”的法常、僧辨二大德的高度赞誉:“汝可谓释门千里之驹,其再明慧日,当在尔躬,恨吾辈老朽,恐不见也。”可见对玄奘期许之高。“千里驹”这个称谓,其实就是对“玄奘”一词的解读。玄指玄门,奘指壮大的驵(牡)马。

成都大慈寺

玄奘又号三藏法师。他从小受《摄论》有宗的教育,而后通过在成都五年的学习,会通三藏。这个称号说明他的学问深广。“三藏”一名是在游学中印度时得到的。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安置上房,……加诸供给,日得詹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萱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米一箬。……月给油三斗,酥乳等随日了。……行象乘舆”。玄奘以一个“摩诃脂那”(大中国)外国人成为当时印度高僧正法藏戒贤和尚的高足,取得当时印度最大佛寺的荣誉职衔,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来自唐朝,又被称为“唐三藏”,或唐僧。这是西域与印度对玄奘的敬称。“唐僧”由对唐朝僧人的泛称渐渐变成对玄奘的专称,《西游记》以后在民间基本定型。

巴蜀自文翁兴学以来,“其学比于齐鲁”,文治教化传统及和谐包容、大德云集的佛学环境,为青年玄奘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巴蜀是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佛教南北传的陆路枢纽,佛寺曾几度兴盛。特别是隋文帝实施“有僧行法,皆为立寺”的开放政策,益州寺院再度兴盛起来。

据《汉唐佛寺文化史》统计,隋朝蜀郡成都有名录者14寺,成都以外的巴蜀地区也仅14寺。到唐代,据各种高僧传统计,剑南道有36寺,其中成都有17寺,接近总数一半。据各种方志统计,剑南道有237寺,成都地区有33寺。由于隋唐巴蜀佛教的发展,唐末僖宗时出现了“菩萨在蜀”的说法。

玄奘行迹陈列室

隋唐之际,北方战乱,东都洛阳佛事衰落。在天下骚乱之时,高僧大德纷纷云集成都,一时“诸德既萃”,“法将称首”。慧景、道基、宝暹、道震、脱、空等法师均来蜀大建法筵。这些人都成为玄奘“转益多师”的对象。隋唐之际,成都的佛教信徒“知法之众”,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洛阳和长安。

在成都五年,玄奘从道基大师学《毗昙》,从宝暹学《摄论》,从道震学《迦延》(即《发智论》),两三年就“究通诸部”,到第五年受具足戒时,已是博学通识。到相州(今河北临漳县)又从慧休学习《摄论》、《杂心》,到赵州向深法师学习《成实论》,到长安大觉寺向道岳学习《俱舍论》,向能解究大小二乘、穷尽三藏的法常、僧辨二师学习《摄大乘论》。从上述师承关系,可以看出玄奘一生学术的“套路”,实际上是从成都奠定大乘有宗的基础开始的。

玄奘读到的《摄论》有两个译本,文字、讲法、义理都有不同。到成都与诸大德讨论,得不到确解,反起疑窦,这才激发了西行求取真经的欲望。

玄奘西行路线

到天竺后,见到两个注释本,才知道中国两个译本异义的缘故。天竺仍各说各理,追究原本,发现天竺对无著《摄大乘论》解释歧义更多。他遂下决心搜求真本,回国后对摄大乘论藏系列加以重译。为追溯真源,他广泛学习各宗派理论,从佛经到婆罗门经典,到地理、医方、吠陀典、瑜伽论、声明、因明,“无不穷根究源、穷尽枝叶”。他发现佛法虽然唯一,都是释迦牟尼所创,但后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解释。不过说到底,“佛法大乘,般若为本”。

“大般若经总二十万偈,西域以为镇国之宝,多密不传,故译大般若经六百卷”。无论般若、瑜伽,归根结底是唯识,是认识不同,故创立唯识宗,并以《大般若经》为“镇国之典,人天大宝”。诸法空相,归根结蒂,源于心性的识。实境不同,解释不同,识才不同。这就像中国儒经,《春秋》是唯一的,但公羊、谷梁、左氏三传各自解说,形成不同的文本。

因此,归纳起来,玄奘的学术是以《摄论》为起点,以般若为根本,以唯识为皈依,兼容大小乘,但特宗大乘一切有部;兼通经律论“三藏”,但特重论藏,广征博采儒道之学,乃至地理、医方、声明、因明、瑜伽、吠陀之学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体系。

成都可以说是玄奘法相唯识之学发蒙的地方,是其佛学百科总体系奠定基础的地方。唐代成都的空慧寺、福感寺、大慈寺是玄奘学术起步的平台。他从这里走向中国,走向印度,走向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奘是从巴蜀走出去的大家。

(来源:微观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