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奖主动公开刷票:网络刷票的脓包就该戳破

新京报网

text

10月15日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官方微博发布了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组委会的声明,首次披露近期举办的第30届金鹰奖投票活动中,存在恶意“刷票”,数据注水现象,并开展了清票行动,部分候选演员票数因此变化较大,事件引发关注。

媒体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从事“网络刷票生意”的商家多达上百家,多标榜“纯人工刷票”,有商家甚至承诺“稳拿冠军”。针对在金鹰奖评选中刷票一事,多个商家表示“非常熟悉,安全可做”,有商家报价称3毛钱刷1票,300元就可刷出1千张投票,若需求更多,还可享受更大优惠。

“哪里有网络投票,哪里就有刷票”,时下仿佛成了一种普遍的潜规则。在行业内颇有名气的金鹰奖评选也“中招”,确实不应该,但却很难说让人意外。

来自金鹰奖组委会的相关声明指出,经研究决定,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第三轮网络投票提名人选的票数将剔除所有不正常数据。对于10月15日后产生的新投票数据,还会继续进行异常排查等技术核验。

这表明,此次的“刷票”脓包系由该奖组委会主动戳破,这样的态度和行动,对于保障评奖的公正性、杜绝数据注水,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再次提醒,设置网络投票的赛事、评选活动,都应该有反“刷票”的意识和相关措施保障。

当然,此事也再次刷新了社会对于当前网络“刷票”黑产进化速度的认知。要知道,金鹰奖投票活动以手机号注册,本就有“一号一票”的投票限制,正常情况下,应该能够有效减少作弊的可能性。但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商家声称IP限制、身份限制、手机号限制、验证码限制、地域限制等的网络评选活动,“只要付钱,均能突破”,甚至承诺可以让买家“稳拿夺冠”。目前金鹰奖组委会所清理的异常投票高达150万张,足见“刷票”技术的确可以轻松突破现有的限制。

有关网络“刷票”黑产内幕,这些年媒体其实披露不少,相关治理也不是没有。但从现实来看,对之的实际约束效果的确仍待强化。而在相关打击跟进的同时,网络“黑产”的自我进化也在快速进行。这一现实无疑呼吁在治理网络“黑产”方面,还需要多打出一些组合拳,比如法律的完善和屏蔽技术的提升应该同步推进。

一个细节是,像金鹰奖这样的权威性评选活动,“刷1万张投票也只需2500元,平均每张票仅为0.25元”,反映出“刷票”的成本非常低。如果能够加大惩戒力度,织密反作弊技术之网,让违规操作的成本上升,相信能够有效缓解“刷票”泛滥之势。

另外,鉴于“刷票”的防不胜防,以及网络投票与“刷票”已在公众认知中形成一种“强关联”的客观事实,各种赛事评选,或也可考虑适当优化调整评价体系,不再片面依赖于网络投票的评选模式,以从源头减少“刷票”的市场需求。要知道,网络投票的流行,除了操作简便,另一个正在于其公正性。然而,当“刷票”变得无处不在,其公正性、公信力都受到威胁,是时候重新审视网络投票的利弊,加以慎重选择了。

任何网络投票一旦被“刷票”污染,都是对评奖公信力的巨大破坏。每个活动主办方都应该在反对“刷票”作弊上亮明态度,并且有相应的“反制”措施,甚至可考虑取消“刷票”严重者的参选资格。在这个意义上,这次金鹰奖评选主动“揭丑”,不啻为一种积极的示范。而当“刷票”成为一种普遍的潜规则,要彻治对应的网络黑产,更需要社会各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