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摩天大楼成了二三线城市的包袱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吕伟雄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称,某地将有“12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看“谁将代表城市新高度?”说实在的,如果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出现几栋摩天大楼,那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在诸如市域面积不过1000多平方公里的二三线城市,还要冒出这么多摩天大楼,这真的有点突兀感了。

在城市超速扩张的当下,城市里的建筑物还在发“高”烧。地产发展商在暗中抢夺建筑物最高点,某些决䇿者也在暗中比谁的城市“摩天大楼”最多。

把超高层建筑误作是城市的“天际线”、城市的“地标”,谁的“摩天大楼”最高,谁就“代表城市新高度”,这种病态的浮躁风气,煽动着人们盲目地去抢夺“新高度”。说得严重点,这“高烧”不退,我们的城市难以健康成长。

记得三十多年前,广东中山市在岐江河畔同时建起了国际、富华两座不超20层高的酒店。这两座在珠三角地区甚至在全省都引以为傲的高层酒店,却给这个城市消防带来了潜伏的危险。

那时,中山市现有消防设施救不了13层楼以上的火灾。为了防范高层火灾,政府只好向企业摊派,集资去英国购买高层消防车。

昂贵的消防车买回来了,却又因这种消防车需要有较宽阔而平整的工作空间才能发挥作用。因为中山城区道路弯多狭窄,地面高低不平,空中各种电线左穿右插。在这种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面前,这先进的高层消防车仍然“英雄无用武之地”。

城市的天际线,不是靠人为多建几栋“摩天大楼”便可以形成的。城市的天际线,是城市形成的历史进程中,一栋栋有各自功能各自特性的建筑物与这个城市的自然地势、山体或河流经年累代的和谐融合而形成的。建筑在上海外滩一带的各时代各种风格的建筑物,如果不是融合于黄浦江这自然地理,这天际线又如何能体现呢?

我们一些二三线城市现阶段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能力还相对薄弱,尚无足够能力满足“摩天大楼”高水准的运行要求。

已建成使用的许多“摩天大楼”终日在不达设计标准的条件下运作,这些不达标还包括了许多缺乏公共安全保障的因素在内。而每一栋“摩天大楼”的建成使用,都对附近区域的日照、风向甚至温度等自然环境、民众的出行习惯、公共交通的便利等造成影响,都在增加城市安全的潜在危险。

可以说,城市中的大多数人没能从“摩天大楼”得到多少好处,却使城市人离往日的和谐自然的城市环境越来越远。

实话实说,现今个别二三线城市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十有八九成了投资者的一个经济包袱。城市里的建筑物,不管它有多高,设计和外观何等漂亮,如果在功能上不能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服务,那么,这种建筑就是失败的。

浮躁的心态,片面的经济发展观,令许多城市的建筑物一次又一次“发高烧”,让病态的观念肆无忌惮地去催逼着城市展现“病态美”,收获的必然是悲哀的果实!


作者吕伟雄,系中山市原副市长。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