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亞太日報綜合報導,上海和深圳證交所1月7日在其網站上宣佈,將從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相關規定.之前該機制引發中國股市大幅震盪,一周內市場兩度熔斷。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回答有關暫停實施指數熔斷的提問時表示,“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熔斷機制僅實施4天被緊急叫停,境外媒體有何評價呢?
《南華早報》:熔斷機制不太適合中國市場需修補適應國際慣例
港媒稱,新年第一個交易日成為“黑色星期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啟用的熔斷機制。正午後不久,深圳和上海股市中止交易。這對官員們來說,像打嗝一樣令人尷尬。
香港《南華早報》1月6日社論稱,這次市場崩潰不僅重創內地股民,香港投資者也被殃及。加上中國製造業部門再次萎縮的消息傳來,世界各地的市場也感受到其帶來的連鎖反應。這一慘狀是北京為何需要允許市場力量發揮作用而非加強控制的一個很好例證。
文章稱,引入熔斷新機制本來是要平息恐慌性交易和避免出現“烏龍指”交易指令,結果在4日造成神經緊張的內地投資者拋售更多股票,直至交易暫停。按照這一機制,滬深300指數漲跌超過5%,股票、指數期貨和期權交易將中斷15分鐘;漲跌幅度達到7%,將結束當日交易。
鑒於這一機制可能易被激發,今後幾周和幾個月中,內地金融官員可能面臨更多令人尷尬的市場熔斷。
文章稱,熔斷機制在美國這樣的市場是明智的,因為那裏以演算法交易為主,演算法交易被認為是造成股市波動加劇並導致2010年5月股市“閃崩”的罪魁禍首。但這種機制可能不太適合中國這樣的市場,因為大多數交易者仍然是散戶。
“黑色星期一”不僅僅是這一機制實施初期遭遇的暫時性問題。官員們可能需要對這一機制進行修補。與此同時,在中國的金融市場適應國際慣例與標準的過程中,中國及其投資者需要準備付出痛苦的代價。
CNBC電視臺:熔斷機制自身是股市問題的一部分
據香港亞洲時報線上1月4日報道,CNBC電視臺的鮑勃·皮薩尼認為,“熔斷機制自身也許是問題的一部分”。
正是在新推出的熔斷機制生效的第一日,中國股市提前收盤,這在中國股市歷史上是第一次。
皮薩尼說:“我推測,中國當局將放寬波幅。對於5%的暫停閾值來說,中國股市的波動性過大。”
報導稱,中國的熔斷機制比美國採用的熔斷機制嚴格得多。如果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7%,股市就暫停交易15分鐘,然後當該指數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25分前下跌13%時,就再次暫停15分鐘。如果在下午3點25分後出現類似跌幅,則不會暫停交易。然而,一旦出現20%的跌幅,不論何時,都將關閉股市1天。
皮薩尼說:“我推測,中國將向美國機制靠近,只有在股市下跌20%時才關閉股市1天。”
路透社:熔斷機制實施恐引發市場的拋售潮
據路透社1月7日報道,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回答有關暫停實施指數熔斷的提問時表示,“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鄧舸稱,“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制程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
報導稱,但事與願違,引發了市場的拋售潮。分析師和投資者表示,熔斷機制的觸發熔斷閾值設定的過低、過近,因此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鄧舸說,“引入熔斷機制是在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發生以後,應各有關方面的呼籲開始啟動的,有關方案經過了審慎的論證並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沒有經驗,市場適應也要有一個過程,需要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組織有關方面研究改進方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根據指數熔斷規定,當股指下跌5%,熔斷機制被觸發,市場交易暫停15分鐘,一旦跌幅達到7%,將結束當日交易。
美國、韓國和日本等國的股市也實施了熔斷機制,但效果要好得多,因其設定了較高的熔斷閥值。
美聯社:中國股市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出現很大的波動
據美聯社1月7日報道,在中國投資者最新一輪恐慌情緒讓股價出現暴跌後,中國當天暫停了股市的交易,這是本周股市第二次出現交易暫停的現象。
由於管理機構逐步取消在2015年6月股指暴跌期間採取的緊急舉措,中國股市表現得起伏不定。
報導稱,中國股市在4日也出現了類似的暴跌,引發華爾街和其他全球性市場的拋售行為。
7日,滬深300指數在開盤30分鐘後大跌7%,觸發1日開始實行的“熔斷”機制。
金融分析人士提醒說,中國股市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出現很大的波動。繼去年大跌後,中國股市一直試圖回歸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