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銀“洗黑錢” 探路改革還是打擦邊球?

text

據華爾街見聞消息,週三央視對中國銀行通過“優匯通造假洗錢的事件進行了曝光,在金融界引發激烈討論,中行的行為是否能夠斷定為是“洗黑錢?中行一天內兩次回應並修改措辭意味著什麼?應該如何看待國內銀行類“優匯通業務?

7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曝光中國銀行多家分支行“優匯通業務疑“違反外匯管理局規定,開展無限額換匯業務,充當’地下錢莊’,造假‘洗黑錢’。

中行股價因此消息而下跌。截至昨日收盤,中國銀行A股跌0.78%,收報2.56元/股,刷新最近6個交易日低點。H股收報3.49港元/股,當日下跌2.79%,為近20個交易日以來最大跌幅。

中國銀行隨後12小時內對此事作出兩次回應,其中第一次回應公開半小時內就被刪除:

7月9日下午16時49分,中國銀行在其官方微博上稱,關注到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近日就中國銀行“優匯通業務進行報導,認為報導與事實有出入、理解上有偏差。中國銀行表示,“業務辦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關監管部門做了彙報。

7月9日晚20時58分,中國銀行官網和微博再次發佈新的“關於優匯通業務的說明。在此則說明中, 中國銀行做了三處改動 (如下)。稍晚一些時候,公司的A股和H股也同時發佈公告,內容即為前述說明。

**一是將“關注到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近日就我行’優匯通’業務進行報導中的“中央電視臺隱去;

二是將“業務辦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關監管部門做了彙報改成了“業務辦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報備;

三是將此前的表述中,“每筆業務均報送監管業務系統改成了“每筆業務均輸入監管業務系統。**

金融監管微信號評論稱, 央視的報導著重用“洗錢加以“界定,顯然不夠嚴謹。 國外監管部門即便定罪“洗錢並重罰或和解也是經過至少1年的專業調查取證,國內監管部門對洗錢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從銀行制度框架上不至於如此混亂,一項創新業務被扣上“洗錢帽子。當然銷售過程基層客戶經理違規行為不容置疑。

據騰訊財經 ,中行“優匯通宣介資料顯示,優匯通匯出業務是指客戶通過中行廣東分行辦理跨境人民幣匯款,同時授權境外銀行為其以約定匯率將該筆人民幣款項兌換為指定幣種、金額的外幣資金,再匯至境外收款人的業務。開放的範圍是以投資移民或海外購置房產為資金用途的匯款。

材料稱,業務的優點是“可直接在境內匯出大額人民幣,由境外銀行兌換外幣,手續費260元封頂,快捷實惠。資料提到,該業務“為我行高淨值客戶實現通過合規管道將客戶合理合法的資金用於客戶合理境外用途的業務。通過‘中銀財富優匯通’服務可避免客戶將超過年限額5萬美元的資金通過非正規管道進行跨境的匯款,保證客戶的資金安全。

《南華早報》 消息,財經專欄作家向小田昨晚發表意見稱,在試點階段,中行規定參與“優匯通業務的客戶不能是及其官員家屬。如果是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則需要單位主管領導簽字批准。在資金使用方面,也僅限於為客戶移民和購置海外不動產。在人民幣跨境匯出額度中,中行也將其控制在部分國家移民所需金額以內。

向小田表示:“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部分工作人員對客戶進行虛假宣傳,這是中行管理的問題。但是,絕不能因為個別員工的違規操作就將人民幣跨境匯出試點說成是'洗錢',這樣不利於營造一個寬鬆的金融創新環境,也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的開展。

央行觀察對優匯通的分析認為:

首先,優匯通是一款跨境人民幣跨境匯款業務產品、而非外匯產品。目前,境內銀行的外匯業務由外管局進行管理,而 跨境人民幣業務則由央行進行監管 。因此,所謂“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指控實際上是不成立的,因為匯出去的是人民幣而非外匯。

其次,“優匯通是一款和監管機構報備過的產品, 如果報備過,再得出地下錢莊的結論就不妥。 中行的公開回應中稱,其業務辦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關監管部門做了彙報。辦理時業務材料進行逐筆審核,且每筆業務均報送監管業務系統。

從更宏觀的角度上看, 中國的資本專案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這個潮流是任何人所阻擋不了的。富裕了的階層有將資金在海外配置的需要,這時候金融機構就需要迎合需求,設計出相應的產品,這是所謂的“在商言商。

中國銀行(加拿大)個人金融部市場主管蔣東琳曾表示,優匯通這一產品是中國銀行全球推廣試點產品,自2013年9月起在加拿大正式推廣。她指出,在中國政府主導下的人民幣全球化試點中,中國銀行是唯一獲得人民幣大額跨境匯款業務試點的國字型大小銀行。

知情人士透露,除中行外的其他銀行也能做類似資金匯出業務,只不過他們是以“內保外貸的方式。這些銀行的做法是讓客戶先在國內銀行存款,然後再從海外貸款,客戶後來只要還上本金和利息,就可以完成跨國資金的轉移。據《21世紀經濟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中國銀行,包括建設銀行廣東分支行在內的商業銀行也有類似“優匯通的業務,做的也是移民投資和海外購置房產的業務,而中國銀行等銀行做的業務是否違反規定還有待監管部門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