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將嚴管黑池 匿名生意還能存在多久?

一財網

text

【亞太日報訊】人們總是願意為秘密而付出更多代價。一百多年前,瑞士的私人銀行就看中了這一機會,過去幾十年裏,新興的黑池(darkpool)交易平臺同樣抓住了投資者的這個痛點。

正如其名,黑池這種在傳統交易所平臺以外的電子交易平臺,最大的賣點是不透明,允許買賣雙方匿名交易,交易前不公布買賣盤價格及報價者身份,交易後也不會像公眾披露已執行交易的詳情。

不過,正如那些靠保守秘密賺錢的瑞士私人銀行一樣,以保密為賣點的黑池也受到全球監管機構越來越多的關注。監管者們希望看到“黑池不黑”的努力,正在逐漸改變黑池交易平臺的生存環境。

“如今,全球的監管者們都面臨同樣的難題,如何監管金融市場上的兩個新興事物——黑池和高頻交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利貫交易網亞洲有限公司(Liquidnet,下稱“利貫亞洲”)首席執行官及創始人SethMerrin坦言,監管者們希望改變黑池的低透明度。

利貫亞洲是全球主要的獨立黑池交易平臺之一,2007年進入亞洲,如今已經涵蓋全球43個市場,擁有約800個機構客戶。從今年12月1日開始,利貫亞洲和其他黑池小夥伴一樣,需要在香港投入更多合規成本以滿足香港證監會的新規。

“證監會所做的是要提高透明度,經過閃崩這類事件後,你會發現全球投資者對於市場的信心受到削弱,提高新興平臺的透明度能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Merrin認為。

黑池的秘密

經濟學上講究需求帶來供給,黑池的誕生也不例外。資產管理機構、養老基金、共同基金這些買方機構所管理的資產規模越來越龐大,每一次買賣都成為交易員的心病——他們的需求遠遠超過傳統交易所能夠提供的流動性,巨量買單和賣單一出就會劇烈攪動市場。

“對任何一個買方交易員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流動性,基金經理無論多麼聰明,流動性不足也沒用,或者交易執行時令市場向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投資策略也無法有效實現。”利貫亞洲亞太區主管LeePorter說。

顯然,買方交易員們熱衷於看到黑池的出現,這些場外平臺可以幫他們匿名配對,或者把大額交易拆分為多個小單匿名配對,避免市場獲悉自己的交易策略,也可以免受即時供求對大宗交易的影響。在黑池交易規模最大的美國,根據紐約券商RosenblattSecurities的數據,今年5月時,黑池交易已經占全美股票交易規模的17.45%。

當然也有非議。MichaelLewis在他的《FlashBoys》裏就曾痛批高頻交易和黑池。在書中,IEX的首席營運官發現,瑞信讓高頻交易者通過黑池交易,隱瞞真正的股價,欺騙了投資者。

“我們和FlashBoys不同的是,沒有任何高頻交易,Lewis所指的是那些大型銀行所運營的黑池。”Merrin指出,銀行的黑池平臺上,執行的交易的平均規模和傳統交易所類似,都在5000美元以下,二者之間存在直接競爭,而利貫亞洲的平均交易規模則高達100萬美元。

黑池也面臨洗牌?

香港現有16個持牌黑池,交易規模不足證券市場總體交易規模的2%。根據港交所的數據,今年10月黑池平臺上的總成交金額為220.08億港元,僅占證券市場總成交金額的1.4%。

大部分黑池交易平臺由高盛、瑞信這類投行運營,黑池交易本身並不會為其帶來高額利潤,在自有平臺上為客戶配對交易,更多的考慮是節省原本要付給交易所的費用。但現在,隨著香港證監會的新規生效,國際投行可能需要重新衡量保留黑池的必要性了。

“我們每天、每月都要向監管機構彙報大量資訊,而證監會12月開始執行的新規,則是針對透明度和資訊披露,這是以往所缺失的。”Porter表示,監管者關心每個黑池具體如何運作、誰來使用這些細節。

這些新規定包括禁止散戶使用黑池,降低黑池買賣指令的執行優先度,以及加強風險管理監控措施、備存紀錄和彙報要求等。在此之前,2012年10月起,屬於港交所參與者的黑池交易平臺,就已經需要在交易執行後的一分鐘內,向港交所申報已經執行的交易。

“當監管趨緊,你可能會看到更多巨額罰款,這些大型銀行可能就會發現保留黑池所面臨的風險遠超過獲得的回報,畢竟,黑池只是他們很小一部分業務。”Merrin認為。

在香港之前,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盟在內的全球其他監管機構均已對黑池推出監管對策,例如歐盟將於2017年執行新規,要求黑池公佈買入和賣出價,否則交易量將面臨限制;美國證監會則要求黑池營運商提交每週交易量及交易宗數。

今年8月,法國巴黎銀行旗下的法巴證券就因為提供的黑池交易違規,被香港證監會罰款1500萬港元。11月初,考慮到即將實施的新規定,法巴證券決定放棄黑池。

“法巴是第一個,但肯定不是最後一個,”Porter坦言,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在香港可能不太會看到有新的黑池出現。

攪局者:交易所和買方

沒有人會坐以待斃,尤其是在瞬息萬變、滿是聰明頭腦的金融市場上。

明年第一季度,新加坡交易所計畫在債券交易領域推出自己的黑池交易平臺,交易規模、價格和買賣雙方的身份同樣保密,交易範圍包括美元、歐元和日元計價的債券,如果一切順利,離岸人民幣債券也將被納入。

“就我所知,全球任何一個交易所都希望建立自己的黑池,紐約交易所已經三次嘗試建立進行債券交易的黑池。”Merrin指出,問題在於,交易所的客戶是券商,而我們的客戶直接是機構投資者,當買/賣單通過券商傳到交易所手中的時候,他們拿到的往往只是全部買/賣單的一小部分,因為投資者出於利益衝突的考慮,不會把全部買/賣單交給一個券商。

也有已經成功的案例,比如澳大利亞交易所的黑池,但現在看來,這個黑池與利貫亞洲之間還沒有直接競爭。前者的平均交易規模約3000澳元,而利貫亞洲在澳大利亞的平均規模則高達200萬澳元。“在新加坡,甚至整個區域內,企業債的交投並沒有那麼活躍,新交所可能會發現那點交易量不值得運營一個黑池。”Merrin認為,美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債券市場,如果紐交所都沒能成功,新交所的嘗試可能面臨更大挑戰。

更具實力的挑戰者來自現有黑池的客戶們。今年初,為了節省成本和擠走高頻交易者,貝萊德、富達等9家資產管理巨頭提議推出自己的黑池平臺Luminex,並計畫在今年四季度開始交易,不過,與現有黑池不同的是,賺錢並非Luminex的目標。

“一方面你很難與一個不以賺錢為目標的公司去競爭,但同樣沒有盈利意味著難以獲得新的投資,”Merrin認為,按照Luminex現在的模式,可能很難從美國擴張到其他市場,不過,現在下結論顯然為時過早,Luminex終究會對行業帶來一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