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務實看待內地赴港個人遊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題:理性務實看待內地赴港個人遊

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

日前,香港特區政府開始研究削減內地赴港個人遊人數的具體措施,個人遊再度成為兩地民眾關注的焦點。如何理性、務實地處理這一問題,成為對特區政府和內地有關部門的一次考驗,同時也折射出新形勢下香港應提升旅遊業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2003年,遭受非典疫情衝擊的香港客源嚴重不足,旅遊業營收下滑明顯。面對這一困局,中央政府果斷出手推出個人遊等系列措施,體現出對香港的鼎力支持,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活水”,帶動香港旅遊、零售、酒店等行業步入高速增長期,也為這些行業創造大量工作崗位。與此同時,大量內地遊客通過個人遊,享受了香港高品質的購物、觀光服務,親身體驗了“東方之珠”的時尚魅力。個人遊對內地與香港而言,無疑是互利雙贏的舉措。

但隨著個人遊規模的擴大,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也暴露出來。例如,一些“水客”利用“一簽多行”頻繁往來於深港之間,倒賣奶粉、藥品、電器,擾亂市場秩序;香港原有的旅遊、購物、酒店設施接待能力不足,引發內地遊客不滿;部分內地遊客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在香港社會造成不良觀感;遊客集中地商鋪租金上漲,小商鋪無奈搬遷,奢侈品商店大行其道,造成香港市民生活不便,等等。這些問題,無疑都是個人遊在發展中產生的問題,都需要香港與內地正視,並切實尋求解決之道。

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應該承認,個人遊為香港帶來了巨大收益,並成為撬動香港旅遊和相關產業發展的有力杠桿,對香港經濟和就業的貢獻不容小覷。此外,在互利雙贏的環境下,內地與香港的利益已經融為一體,內地遊客的正當權益理應受到保障,他們有權利享受高品質的旅遊服務。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調整個人遊需要理性、務實、週密的思維,不應因噎廢食,為迎合偏激言論而對內地遊客“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不少香港旅遊業人士都指出,香港沒有拒絕客人來的道理。如果在個人遊問題上採取過於簡單的辦法,不僅有損香港觀光購物勝地的形象,影響內地遊客赴港意願,不利內地與香港和諧共處,更會損害香港整體經濟。

處理好個人遊難題,應該從增加供給和維護市場秩序兩方面入手。特區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已經提出,會拿出6塊新的地塊來興建酒店,增加客房數量。加建迪士尼樂園配套酒店等工程也已展開。這些舉措都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此外,有商界人士建議在新界邊境口岸新建大型購物中心,就近分散客流等措施,也得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的歡迎。在調控訪港旅客人數增長時,如果能區分旅客結構、類型,精準打擊“水客”,同時避免“傷及無辜”,保持香港“笑迎四方來客”的形象,這將是多方共贏的結果。

歸根結底,處理好個人遊問題需要特區政府拿出智慧和勇氣,從香港旅遊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出發制定政策,同時有效發揮政府在推動旅遊業建設方面的引導力,將提升香港接待能力、改善香港旅遊環境的措施落到實處。與此同時,內地遊客也應加強對港情的了解,提升自身素質,避免因不文明的行為引發衝突。而這一切,都需要內地有關部門的認真研究、有力配合,更需要兩地同胞的互相理解,互諒互讓。

祖國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國更好。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橋梁,香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以個人遊為例,它的發展正是內地旅遊“走出去”的縮影。儘管有種種缺陷與遺憾,但這畢竟是一段輝煌的歷史,是內地經濟崛起與香港市民辛勤勞動共創的成果。數千萬內地同胞的“遊港夢”得以實現,未來仍將有許多內地同胞懷抱著同樣的夢想期待赴港一遊。幫助他們做個好夢,夢想成真,是內地與特區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