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跑步赛事公司转型挖虫草,“报复性”参赛或不会出现

澎湃新闻

text

“没有哪个国家的户外赛事如今还能正常运转的。国外的赛事公司甚至做好全部赛事取消的准备,国内的公司只能寄希望在9月之后。”作为国际越野跑协会中国大陆组织机构唯一代表,毅道体育创始人苏子灵这段时间不论和谁聊起户外赛事的现状和未来,都透着一丝迷茫。

就在一周之前,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深度报道,描绘了户外跑步和铁三赛事公司如今的尴尬和窘迫——报名和赞助收入几乎为零,公司大幅裁员“节流”,寄希望于线上虚拟赛却难以成行……

“现在大家有些悲观。”苏子灵并不想刻意掩饰这种失望,“疫情可能会改变很多人对运动的理解,‘报复性’参赛可能不会出现,至少今年赛事公司并不好过。

收入没了,只能裁员“自救”

在《纽约时报》的描述中,全球著名的斯巴达勇士赛和其他许多障碍赛的合伙创办人乔·德·塞纳是一个极端的乐观主义者。在这么多年的运动生涯里,塞纳徒步完成过“极度艰难”的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赛,也曾经用一周时间在49℃的高温中完成217公里的恶水超级马拉松。

但这位“什么都不怕”的狂人,在疫情面前也显得有些无力。

就在今年3月,德塞纳辞退了赛事公司400名员工中的75%,削减了留守员工的薪酬,以缓解损失900万美元的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不会一直躺在沙发上过日子,但要先熬过这一段艰难的日子。”

对于全球所有的体育赛事公司,特别是专注于路跑、越野跑和铁三这样的户外赛事公司来说,疫情蔓延的这段日子,确实太艰难了。

“报名费没有了,赞助没有了,收入就近乎为零。”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体育赛事公司Koz Events负责人凯丽·帕内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她和丈夫已经裁掉了公司里全部5名员工,“但问题是,我们并不认为赛事可以在短期内恢复。”

裁员和降薪,几乎成了所有赛事公司在疫情期间“自救”的选择。

“全世界没有体育公司不裁员的,不裁员你就活不过去。”苏子灵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除了像斯巴达或者Ironman铁三这样的国际大公司拥有上百号员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部分体育赛事公司“养的人并不多”,“这个行业本来就盈利不大,如果不裁员,那可能熬不过疫情。

波士顿马拉松124年历史首次延期。

事实上,抛开裁员和降薪的“节流”方式,国外的不少赛事公司还会选择“不退报名费”。

就如不久前结束的东京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取消了大众组比赛,但没有退还报名费;而世界最著名的铁人三项系列赛(triathlon series),组委会在考虑推迟或直接取消的同时并没有“退款”的选项。

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不少欧美户外耐力赛事的报名费高达赛事收入的80%,其中的80%又都投入到赛前的筹备之中,因此有的组委会已经没有剩下多少报名费,而有的组委会只能靠这笔收入“续命”。

“国内的情况和欧美还不一样,我们的赛事还有很大一部分经费来自于拨款。”但在苏子灵看来,这笔费用在疫情之下对于赛事公司也并不乐观,“没有人知道今年还能给出多大的支持。”

户外赛事发展比较艰难。

“转型”挖虫草、卖情趣用品

“好在,就我所知,国内现在的大部分赛事公司,特别是越野跑,都还活着。”在苏子灵看来,不论每个公司的生存状况如何,这已经是一个好消息,即便有的公司目前只是维持着一个“空壳”。

“能熬过今年就是最大的胜利,就算你什么赛事都不办,养着公司也好。但如果对外宣称倒闭了,那未来你在这个办赛的行业里就没机会了。”

但要想熬过疫情,光靠“节流”这一种方式太艰难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赛事公司们都在想尽办法尝试一些“转型”。

大约两周时间前,苏子灵和国内25家影响力比较大的越野跑赛事公司进行了一次“在线讨论”。讨论中,这些赛事公司的总监们都已经开始尝试新的领域。

“比如有的赛事总监,就让他们十几号员工都到山里去挖虫草;有的赛事总监开始种植一些经济型植被;还有的赛事总监开始做直播带货卖东西;还有一位赛事总监打算二次创业,想去卖情趣用品。”

在和澎湃新闻记者聊起这些“开源”想法时,苏子灵自己也被逗笑了,但是很快他又收起了笑容,“不管是开玩笑还是真的这么想,大家其实都还是很迷茫。”

“迷茫”的原因很简单,“赛事忽然一下子彻底停掉,而且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

国外赛事公司的状况亦是如此。

波士顿马拉松赛事负责人戴夫·麦吉利夫雷就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带着一丝悲观,“一旦你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出,那么你就会对未来产生迷茫,你无法确定这种改变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而在疫情中开始寻求“转型”的欧美赛事公司也大有人在。斯巴达勇士赛的创始人塞纳就带了个好头,鉴于线上直播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发展,他在3月底就开始让自己的赛事公司专注于线上内容的生产,其中包括健身训练和训练营养课程的教学。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开始生产一些周边商品,包括训练装备和品牌周边。

在塞纳的计划里,他希望“公司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样才能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铁三等运动并不适合线上赛。

虚拟线上赛?网络不是万能的

“国内可能在9月份会慢慢恢复,但在12月之前,户外赛事的状况都很难恢复到去年的状况。”这是苏子灵对行业的判断。

事实上,很多公司寄希望于虚拟的“线上赛”能够帮助赛事带来关注和流量,但对于户外耐力项目而言,受益面或许集中在城市路跑。

就在几天之前,国际越野跑协会召开了线上年会,苏子灵正是越野跑组织机构代表的一员,“当时就有很多人问协会主席,在线上怎么完成越野跑,而主席只能告诉我们——没有任何解决方法,他们也想了很多场景,但是越野跑很难在线上实现。”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铁三项目中。“在虚拟的比赛里很难完成游泳,特别是当疫情期间游泳馆都关闭的时候。”DelMoSports的老板史蒂芬·德尔莫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显得很无奈。

他已经和很多赛事负责人进行了头脑风暴,但最终的解决方式只能是“暂时把游泳从铁三中剥离出去,但这样就会让赛事变得不那么吸引人。”

越野赛事的魅力就是在大自然中去挑战极限,正因如此,这段时间快速发展的“线上赛事”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失去了意义。

“目前为止,能够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FKT(挑战已知的最快时间)这项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越野达人,苏子灵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所谓的FKT就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去挑战一条设定好起终点线路的最快时间,“这个项目过去十年在欧美已经比较流行,但是在国内还没有太多人参与。”

但这种不需要多人聚集的户外玩法,并不能给赛事公司带来多少收益。这就像前一段时间江南100越野赛的赛事公司在当地景区搭起赛事起点的拱门,然后邀请个别精英选手进行挑战,然后在社交网络上直播。

“直播的流量其实还不错。”苏子灵承认这样的创意可以吸引眼球,但要带来收益依然太难了,“他们只能投入,很难有回报,赛事公司只是希望留住一些参赛者,让他们能够在疫情过去后重新回到越野赛道。”

但有多少人能够重新踏上赛道,苏子灵也不敢轻易给出数字,他唯一能够估计的是“不会有那种报复性的参赛”。

“跑步不像篮球,需要多人参与配合和对抗,跑步是比较孤独的个人运动。”苏子灵给出的理由也很直白,“疫情的这几个月,很多人会养成一种独立运动的习惯,他们自己学会了怎么运动。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要立刻让所有人都回到跑道不太现实。”

“疫情可能会改变很多人对运动的理解,让大家更好地去思考——运动是为了什么。但对于赛事公司,这一年不会好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