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在伊斯蘭堡接受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授予的“巴基斯坦勛章”。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亚太日报讯】國際在線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出訪足跡遍布世界五大洲,“習式外交”開啟了中國外交的新時代,擴大和鞏固了中國的“朋友圈”。以“命運共同體”為目標、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核心的周邊外交戰略新構想和新理念日漸清晰,推動我國周邊外交進入新階段。
“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不僅成為中國的關鍵詞,也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歷次訪問中,習近平不僅與各國簽署了一系列多領域雙邊合作項目,也成功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實現了對接。正如他早前所言:“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催生合作新機遇 有利沿線國成長
2013年9月,習近平出訪中亞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四國。在此期間,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將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呼吁傳遞給亞洲。
2013年10月,習近平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國同兩國分別簽署了經貿合作五年規劃,中國也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促進東盟及本地區發展中國家互聯互通、友好合作。
英國路透社評論,“一帶一路”倡議催生新機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合作開拓了新的合作途徑,將為資本和產品“走出去”帶來歷史性機遇。
英國《金融時報》發文稱,“一帶一路”計劃既是一個大戰略,又是一種展示、一幅全景圖,它以一種組織性理念出現,將各種不同的目標、動機和項目集合在一起。
韓國《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友德發表《用“一帶一路”表達“強漢盛唐”的中國夢》的文章,指出“一帶一路”幫助周邊國家成長,實現共同發展的中國式“合作共榮”的邏輯正在被全世界所接受。中國式的全球戰略正在全球范圍被接受。
加強領域合作 強化人文交流
2015年4月,習近平年度首訪巴基斯坦,中巴雙方簽下了51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其中超過30項協議、備忘錄與中巴經濟走廊有關。中巴經濟走廊被稱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通過這條走廊,中國可以同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連接,進而連接中東乃至更遠的歐洲、非洲地區,戰略意義明顯。
巴基斯坦知名學者喬杜里認為,習主席為中巴未來更加美好的關系繪就路線圖,強調雙方要進一步協調外交戰略、經貿戰略,特別要強化“一帶一路”領域合作,同時應對彼此安全關切,強化雙方人文和文化交流。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網站報道稱,負責處理氣候變化事務的部長穆沙希德·烏拉·汗就巴中經濟走廊的優勢強調稱,巴中經濟走廊堪稱革命性的創舉,對巴基斯坦、中國以及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這一工程迫切需要如期完工,以便兩國民眾從中受益,他保證會為經濟走廊項目的實現盡力提供支持。
實現戰略對接 力促優勢互補
2015年5月7日至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訪問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三國。哈薩克斯坦地處歐亞大陸結合部,白俄羅斯則地處歐盟和獨聯體之間及波羅的海國家到黑海的交匯點,這兩個國家對推進“一帶一路”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習近平對三國訪問的另一成果,是成功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實現對接。比如,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俄羅斯聯邦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的對接。
塔斯社援引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話稱,“新絲綢之路”是一條資本、金融、商品、勞動力流通之路,白俄羅斯為這條路的建設做好了準備并已展開工作,將參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為企業提供生產基地。他還表示,中國可以和白方一道,利用白俄羅斯領土來建設商品、人員流通體系。
2015年11月5日至7日,習近平訪問東盟國家越南、新加坡。“一帶一路”與越南的“兩廊一圈”規劃重疊度很高,此次訪問有助于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越通社發表題為《習近平訪越南:越中關系保持積極發展態勢》的文章稱,習近平此訪是在越中兩國關系保持積極發展趨勢的背景下進行的。兩國高層領導人保持經常性互訪和接觸,雙方已就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措施達成共識。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對越中關系和越南外交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