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殘奧的集體記憶

APD NEWS

text

奧運聖火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熊熊燃燒,標誌著第14屆殘奧會火炬接力活動在英國開始。 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倫敦殘奧會的聖火就要點燃。回望殘奧,從當初24位選手參賽到今天倫敦的282人的大隊伍,從首屆獲二枚金牌,到雅典、北京殘奧會第一軍團的領跑者,28年曆程,中國共有782人次參加了7屆殘奧會,共奪得232枚金牌。

對每一位參賽者,殘奧經歷僅是生命的一個片斷,人生的一段路程。在沒有殘奧的日子裏,那些曾在賽場拼搏的英雄們仍領跑在人生的接力賽上。

在倫敦開幕之際,記者採訪到殘奧“第一人,他們充滿深情,為殘奧軍團的後生們送上祝福。

中國殘奧首枚金牌獲得者:我比許海峰奪金還早

中國首次參加殘奧會選手、北京盲人姑娘平亞麗為中國隊奪得第一枚殘奧金牌。現今她創辦了北京平亞麗盲人連鎖按摩院。

“說起殘奧會,我總會很激動、感慨,時間一晃二十多年就過去了,我從姑娘變成了大媽,殘奧會卻是我一生的記憶,平亞麗說。

中國殘奧首枚金牌獲得者平亞麗。 新華社發。

“我生性好動,選盲人參加田徑比賽,我二話沒說就報了名。後來北京市殘聯派我參加國家隊集訓,在天壇體育場裏,要等專業運動員訓練結束了我們才上場。頂著中午的太陽訓練,渴了喝涼白開,餓了吃冷饅頭。我們去美國前,殘聯的領導人拉著我的手說,平姑娘好好地比呀,你們是去開路的,奪了獎牌,今後殘疾人體育工作就好辦了。

“第一次參加殘奧會,許多規則不知道,翻譯在現場把我拉來拉去的。我獲得的金牌比許海峰還要早,北京市給了我和郎平體育貢獻獎,每人一處50平米的房子,沒有想到十多年中,我跑了不少路,前幾年才把產權拿到手。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平亞麗感慨萬千。

有著堅毅性格的平亞麗在賽場外依然是名強者,“殘奧結束,我也下崗了,當時很失落,要吃飯要生活,我學起了按摩,師傅手把手地教我學按摩,有體育的墊底,遇事我很要強,在按摩的手法、套路上,我總要搞點新花樣,按摩形成了我平亞麗的風格,我的工作量是別人的幾倍。辛苦了,也收穫了,現在我有平亞麗連鎖按摩院,同時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她說。

對於北京殘奧會,她至今曆歷在目,“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我帶著我的導盲犬參加火炬接力點,Lucky一點不緊張,幫助我完成了任務。這是我永遠的記憶。

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旗手:祝福我的隊友!

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的旗手王曉福,身高1米85。他是北京殘奧會上獲得獎牌最多的中國選手,共獲得2金、2銀、2銅,有“中國索普之稱。現退役回到雲南家鄉,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

“倫敦殘奧會上不少隊友都是我的好兄弟、好哥們兒,雲南的老鄉好幾個,在出發前,我們還通了電話,我有點出國比賽的經驗,告訴他們去了新地方,儘快把時差倒過來,不要因興奮而受傷。

與王曉福通電話時,他的孩子已能在電話那頭不時地叫爸爸了。

2008年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旗手王曉福。 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前,雖有旗手傳言,但我沒有多去想,開幕前一晚上九點鐘,團部通知了我,我的頭一下熱了,太興奮、太激動。進場時,我因緊張,出場步履稍快了點,手上全是汗,走過主席臺後,我才放鬆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的記憶值得我一生的珍藏。王曉福回憶起北京殘奧會時的情景時說。

對於倫敦奧運,這位北京殘奧會的冠軍充滿了期待,“倫敦又讓我想起了在隊上的日子,我練了八年的游泳,從不會游泳到參加國際比賽奪金牌破世界紀錄,我付出了太多,青春不悔。榮譽是過去了,我現在一家建築公司做管理,每天開著車去上班,我與老闆合作很好,他待我不錯。如今我已經退役回家了,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或許別人不能理解,畢竟殘疾人許多方面不能與健全人相比,有一個安定、平穩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

北京殘奧會首位註冊的中國盲人記者:愛的接力仍在延續

楊清風作為中國第一位視障記者出現在北京殘奧會上,他與解岩一起組建的1+1視障人聲音工作室,通過網絡電臺向全國盲人說“我們的殘奧會。

“北京殘奧會後,我們的電波沒有消失,在全國殘運會、亞殘運會上,我們作為註冊記者在現場採訪。楊清風說。

北京“1+1視障人聲音工作室的盲人記者楊清風。 新華社記者藺以光攝。

“中國現有1263萬視障人,在現代資訊很發達的時代,視障人如何獲取信息,分享社會資源成為問題。2010年我們上了新臺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老師們來到工作室,肯定了我們的工作,幫助指導我們的業務,到了今年,電臺請我們工作室做‘殘疾人之友’節目,每週播二次,中國第一次有了殘疾人為自己做的節目在電臺廣播。我們教視障人如何做飯,油炸花生米、打理家務,殘障朋友太喜歡我們的節目了,因為我們都是盲人,知道自己感受。

“北京殘奧會之後,我們的視野開了,得到的幫助更多了,現在我們有速錄工作室,我們向商務、國際會議提供速錄服務,社會花錢購買我們的服務。現在,國內的長春大學等有了視障人學習的專業,我們的工作室接受視障學生來實習。

“從北京到倫敦這四年,我們團隊發展得很快,我們幹得也很開心。殘奧的聖火仍引領著我們奔跑在人生的接力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