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社論:雙方從未換位思考 無法解政改困局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8月15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將分批會見泛民議員談政改,14日,香港《明報》發表社論稱, 目前的困局,主要是爭議兩方(中央與泛民)從未換位思考,了解對方的憂慮並提出具體辦法解決。 張曉明分批會晤泛民議員,期望可為各方只看到對方的問題,看不到對方的憂慮的情况,帶來改變契機;中央與泛民要從對方的角度看爭議,逐步縮窄分歧,尋求最大共識,爭取落實特首普選,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中央泛民各有憂慮相互正視謀求解決

社論說,中央要求特首愛國愛港,不接受與中央對抗的人當特首,何謂愛國愛港,無法律準則衡量,若只靠主觀好惡界定則因人而異。日前,張曉明在國慶籌委會的講話,把特首普選與國家安全掛鈎,顯露中央對特首普選的憂慮,也是對“愛國愛港、與中央對抗說法的具體歸納。今次政改爭議1年5個月以來,泛民從未正視過中央這個憂慮。另外,泛民抗拒愛國愛港是參選特首的先決條件,因為按此設計的普選安排,必然是有不合理限制的選舉,泛民憂慮中央要實行不合理篩選,不同政見人士無緣參選,使特首普選失去應有意義。

因此, “選出對抗中央的特首是中央的憂慮,“選舉有不合理限制是泛民的憂慮 ,從中央與泛民邏輯理路,不能否定各有所據,問題是中央與泛民的憂慮,是否一定沒有辦法消解?中央與泛民落實特首普選的決心與誠意,毋庸置疑,不過,政改爭議以來,雙方的決心與誠意並未在消除對方疑慮之中表露出來。

張曉明把普選特首與國家安全相提並論之後,中間溫和力量提出了一些建議,目的在消除中央與泛民的憂慮。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就“愛國愛港要求,倡議雙重審核,特首參選人要先通過品格檢查,成為候選人亦須宣誓,一旦當選會竭力擁護和落實《基本法》、維護國家和香港利益,若違反誓言將屬刑事罪行。陳文敏希望這安排可讓中央安心,容許一個低門檻的特首選舉方案。

另外,就今次政改,經常奔走呼號的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提出,把“提委會過半數通過提名特首候選人修改為一個備用的否決機制;具體做法是:例如三成提委會成員質疑獲足夠提名票數的某名參選人,曾經勾結外國勢力,意圖對抗中央,可聯署要求召開提委會特別會議公開聆訊,要求該參選人解釋其立場和回答疑問,若提委會大多數委員接受其解釋,可容許該人繼續保留在候選人名單內,否則過半數提委會成員可投票否決其候選人資格。馮可強表示這是仿效本港註冊有限公司和社會團體的做法,它們用以處理發表損害公司或組織利益言行的人。

中央勿封對話之門泛民應務實商政改

陳文敏和馮可強的倡議,不同取態立場的人或許有不同認知,事實上,他們的建議能否消除中央與泛民的疑慮,也有討論空間。陳馮二人的建議得到各方接受,固然最好;不過,他們倡議的動機和目的,是政改爭議以來鮮有地正視問題,並嘗試尋求解決之道。建制陣營的鷹派人物,對張曉明會晤泛民黨派,大潑冷水,認為不會改變中央的決定,這種不想事態有轉圜餘地的取態,與陳文敏、馮可強相比,哪一方面更期望落實普選,最清楚不過了。

社論說,今次政改爭議,由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去年3月的“深圳講話開始,糾纏了1年又5個月,本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會公布特首普選的框架了,中央與泛民若從未有過實質具體討論,政改就這樣拍板定案,我們認為極不妥當。因為即使不在乎通過政改方案,落實普選,但是以這種方式拉倒政改,對香港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極其深遠,中央、特區政府與泛民相互之間更猜疑,香港政局更混亂,政府的管治更艱困等,對中央與香港都絕無好處。

文章指, 中央須以實際行動顯示落實特首普選的決心與誠意,重新與泛民和社會人士溝通對話 ;目前,首要是本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特首普選定下的框架,不宜全面封堵溝通對話之門,在提名委員會組成、提委會提名程序等,都要留有迴旋討論空間。另外,中央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憂慮,也要看到泛民與不少港人抗拒普選有不合理限制的憂慮,要提出具體構思,化解共同憂慮。至於泛民陣營,無謂再擺姿態,應該從公民提名的桎梏走出來,按提名委員會的框架,本諸普選不能有不合理限制、必須有真正選擇的原則,與中央實質具體討論,才是爭取落實特首普選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