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壩民居:茶馬古道上的歷史遺存

text

新華社西藏昌都7月9日電(記者王守寶

文濤)沿怒江河谷的崎嶇山路穿行,在大山深處,忽見一片開闊之地,草木青蔥,鳥鳴清脆,東壩民居坐落在其間,如同盛開蓮花中心的一片世外桃源。

東壩民居,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怒江峽谷沿岸的東壩鄉境內,有600多年曆史。東壩鄉是茶馬古道眾多支線上的重要驛站,因茶馬古道促進了該地商業的發展,使其一度繁榮。

東壩民居外觀仿佛是一座宏偉的寺廟,莊嚴氣派,建築大氣而不失藝術造詣。進入民居內,如同走進古代達官貴人的宮殿,內部繪畫、裝飾精美絕倫,富麗堂皇。

東壩民居的建築,融合了不同民族元素。整個建築,以天井作為組織中心,四週呈封閉狀,部分兩邊傾斜的屋頂鋪上了琉璃瓦,屋頂上臥著栩栩如生的雙龍雕塑。同時,建築的內外墻體繪畫裝飾中,內地常見的仙鶴、花鳥、鳳、金蟾等在這裡都可以見到。屋內窗戶相比一般藏式建築要大很多,窗框的裝飾雕刻也堪稱精美。

作為藏區建築,其一貫的總體佈局基本沒變,一層一般設立為儲藏室,二層佈局為客廳、臥室、廚房等,三層通常為佛堂和經堂,保持了藏式特色。

據西藏昌都地區文化局長張青介紹,在茶馬古道興盛時,由於本地和雲南、四川等地貿易往來頻繁,也促進了西藏和內地民族文化藝術的交流融合,東壩民居借鑒並吸收了內地的建築風格和設計技巧。

東壩民居的壯麗需要雄厚的財力做支撐。民居以土木結構為主,需用到大量木料,以松樹為主,一根的市場價格目前在2000元左右。

東壩鄉軍擁村嘎松旺加家,僅支撐樓層之間的豎立松樹木幹就有70多根,這一項花費就達十幾萬元,還不包括其他建築材料費以及人工費。據當地百姓說,一棟東壩民居目前市場價值一般會在七、八十萬元左右。

張青表示,東壩百姓財力的雄厚和茶馬古道遺風有關,對商貿的重視使他們積累了財富。

歷史上的東壩百姓,通過茶馬互市,以本地騾馬和特產換取雲南的茶葉、糖、布匹等產品,通過以物易物的古老經貿形式,維持並提高生活水準。今天,東壩人這種樂於經商的傳統依然存在,並用經商積累的財富修建民居。

軍擁村村民嘎松旺加有3兄弟,都在從事百貨生意,兩個弟弟更是將生意擴展到了西藏的丁青縣,他本人在村裏開了百貨店,一年的收入也有兩萬元。

東壩人良好的經商意識體現在生活的細微之處中。

東壩鄉的軍擁村,基本上每家都有梨樹、核桃樹、李樹等經濟林木,百姓將這些林木種植到了庭前院後,並充分發揮出了其經濟價值。每逢果實成熟時,東巴人會將所產果實拉到左貢縣城出售。

村民噶松澤平家的4畝經濟林木,每年也能給他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這項收入很大一部分將投入到民居的修建中去。

茶馬古道,這條延續上千年的商貿通道,為東壩人帶來了財富,而東壩民居作為古道上的歷史遺存,見證了茶馬古道的歷史興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