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应该勇敢捍卫共同的利益

观察者网

text

马斯洛夫:

各位同事,尊敬的杰尼索夫大使,我非常高兴能够在这场对话中发言。

今天我想强调几点涉及到科技和信息方面的合作。一些发言人已经谈到,现今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的形势。一些旧的全球化因素其实是建立在美国的基础上的,已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当然,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贸易和全球化等方面的合作理念的建立是按照美国的方法,中国与俄罗斯积极地参与以及利用了这个模式。而且结果表明,我们对这个模式的依赖度很高。因此,很显然地,美国正在破坏它自己创造的这个模式,目的就是不让中俄和其他国家接下来能够再享受这个模式为贸易、科技、信息等方面带来的好处。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全球开发与发展的模式,让它更加地具有可持续性和开放性。

旧的模式主要看一个国家的眼色和愿望行事。在一些产业里,比如金融和银行业,资金的流动、转账都由一个国家来控制。我想谈的第一点就是我们要使它更加多元化,我们需要共同治理。在区块链、数字货币、加密货币、银行合作等方面应该是由几个国家说了算,比方说中国和俄罗斯俄,这就是与旧模式根本上的不同。新的体系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状况。中俄和其他国家应该成立一个全新的货币的体系,并保证这一体系稳定性的机制,让货币方面的波动,包括市场的波动或者超级货币能够保持我们货币的稳定。这当然需要很强的技术的解决方案,包括金融科技。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如果我们不提出什么新的机制,我们的建立就是一个镜像的、并行的,跟原来的模式区别不大的系统,实际上还是会由美国控制的。

第二点,中方的同事说,我们今天进入4.0的工业革命时代。对此,我很同意,也觉得很重要。为此我们需要新的人才培养的体制。中国近几年非常积极地与外界发展科技和教育的合作,包括跟西欧国家和美国。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外国大学的分校。遗憾的是,中俄之间的教育合作显然与我们两国之间高度的互信关系是不相符的。莫大与北理工的深圳分校这个项目是不久前才开设的,圣彼德堡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才在最近要联合建立一个大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新的平台。我认为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遗憾的是这些新平台还没有一个联合的实验室,也没有联合的研发和学术期刊。这些是真的能够推动我们的科技合作的。

今天有很多讨论,包括学术会议,但是结果没有一些什么新的合作的项目,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来搞联合的研发、联合信息方面的标准制订,来研发出自己的东西,并建立我们的宏观的经济的空间。

今天杰尼索夫大使也谈到过,我们在公共卫生方面也要进行合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促使信息的交流,还能建立联合的实验室,或者是合作的科技园区,并让我们的协作更加开放和透明而不破坏第三国的利益。

还有一点,我们去年12月做过一个民意调查,俄中的企业都指出两国合作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不了解,有关对方的消息获取太少。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数据的信息库和平台,并采取鼓励的措施来建立这样的数据库。我们希望有中俄两国国家政府以及科研教育机构的参与。

政府也可以通过减免一些个人所得税或者增值税来鼓励贸易和技术方面的交流。中俄有超前开发区,中国有经济特区,但它们之间其实并没有很多横向的联系,其实彼此是孤立的。

我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建议。现在整个世界都看着中国在疫情之后恢复的速度。根据各种测算,中国明年的增速可能会超过2019年,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反弹,包括贸易的反弹,会非常地显著。俄罗斯在这方面可能会发展得要慢一些,但是俄中有共同的利益,包括贸易与政治。我觉得中俄应该共同提出一些愿景和看法,包括科技、教育以及地缘战略等方面。

中俄两国现在都受美国的制裁,但是我们都没有被打倒,我们要开出自己的药方,也就是说在被隔离、被孤立、被制裁之下我们该如何生存下去,我们该如何发展。中亚、东南亚,东欧的国家都在看我们两国能够提出哪一些新的建议和新的项目。因此,中俄之间提出一些新的、全面性的倡议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的一个指针,他们会效仿,跟着我们走。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各自的利益,我们探讨“一带一路”和大欧亚倡议的对接,实际上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是区域化的。所以我想再次呼吁,我们不要不好意思,不要害怕,要明确地表述出我们的利益,并且勇敢捍卫我们共同的利益,谢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