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季:跳下傳送帶,辦場音樂劇

text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苑蘇文

周汀)程何清楚地記得,兩年前本科畢業填報就業去向時,作為系裏唯一填了“自由職業”的畢業生,她被負責統計就業率的老師約談了三次。

程何是清華大學生物系的畢業生。大多數畢業生從這個產生了30餘名中科院院士的搖籃走出後,或是出國、留校深造,或是在多家工作單位的“爭搶”之中做出選擇。如果程何願意,她也可以找到一個同樣的“出口”。但她跳下了學校和專業組成的就業“傳送帶”,選擇成為一名與自己專業“八桿子打不著”的音樂劇譯配。

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程何把“自由職業”改成了“自主創業”。“我當時在同學中就是一個異類,不過老師的建議很準確,我其實就是創業了。”醉心創作兩年後,出生於1990年的程何身上仍然學生氣十足。

“異類”程何很快找到了“同類”。她和好友譯配的美國音樂劇成為英語系畢業生楊嘉敏創業的文化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音樂劇。

畢業半年後,程何加入楊嘉敏的團隊,並慢慢意識到自己的確是身體力行地走在了“自主創業”的路上。當時,她和好友組成的工作室參與譯配了《媽媽咪呀》、《貓》等大型音樂劇,在業內已經小有名氣。

而對於自主創業這件事,“85後”楊嘉敏的理解比程何要透徹得多。當她還在北大的課堂上研讀英美文學著作時,她發現自己並不能真心投入手上的純文本研究,原因是“做學術對推動社會發展來說有點慢”。

楊嘉敏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家人本希望她也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架不住我的決心,我還是比較喜歡折騰吧”。這位短髮的“女企業家”笑容爽朗。

一直與楊嘉敏合作的音樂劇演員劉陽,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和藝術學院。在30歲生日的前幾天,他把表演音樂劇從業餘愛好變成了職業。

“當時我老闆都‘毛’了,別人也都覺得我做了一個特別奇怪的選擇。”身高1米92的劉陽被稱作舞臺上的“長腿叔叔”。在決心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劇演員之前,他一直只是在北大學生圈裏排演音樂劇,而與之平行的,是在北大的一份穩定工作,和領導讓他留校的“各種各樣的規劃”。

後來,當劉陽面試成為一部大型音樂劇的主演時,他立刻辭掉了工作。“辭了工作後第二天進劇組感覺特別輕鬆,從此我的買賣只有我一個人。”

劉陽還記得,自己的一位長輩一生都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最後鬱鬱而終。“在幾十年前是不太允許每個人有特別多的自由選擇的,現在的社會給了人更多機會。”

“在國外,非科班出身的歌手和音樂劇演員比比皆是,著名的音樂劇演員中有學心理學的,還有的以前是跳水運動員。”劉陽說。

而在國內,劉陽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我經歷了這麼多場演出,還沒見到過和我有一樣背景的,科班出身的演員和在院團工作的演員還是佔多數。”他把自己形容成“體制外的臨時工”。

“很多科班出身的音樂劇演員的職業道路都已經被鋪好了,但是他們的追求並不在那裏。”劉陽說,越來越多人從事和大學職業不相干的事情。

如今,與楊嘉敏、程何合作,劉陽主演的音樂劇《Q大道》正在北京一個可以容納1000人的劇場裏演出,開演三個星期以來受到了幾萬觀眾的追捧。

一位投資人驚訝於如此多年輕人被吸引到了劇場,楊嘉敏對此的回答是:“因為我們跳出了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