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年举办上合峰会,专家建议以“上合+”模式建对话渠道

亚太日报

text

“我们可以考虑‘上合组织+’的模式,这个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愿景,可以增强我们跟上合组织以外的国家的沟通,也可以减少上合组织以外的国家对我们的疑虑。”

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首席专家潘光就上合组织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在今年6月阿斯塔纳峰会上,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共同做出决定,给予印度、巴基斯坦成员国地位,实现了本组织首次扩员。该峰会后,中方出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并将举办2018年峰会,作为扩员后的首轮轮值主席国。

以“上合+”的模式建立对话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在会议上同样提出“上合+”的建议,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模式。他表示,上合组织与其它的双边、多边组织展开有效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趋势,这本身就是对经济全球化一种正面的证明。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维度,我们还应该从更宽阔的视野去看,有重点,也有多元化。”邢广程说,并强调欧亚空间需要整合,上合未来将会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潘光对澎湃新闻表示,“上合+”是指欧亚大陆以外,对反恐问题、能源安全、环保问题等有兴趣的国家,以“上合+”的模式建立对话渠道。“到现在为止,日本、美国、欧洲内部对上合还是有很多负面的看法,通过对话可以减少这个问题。”潘光补充说,“但目前还是个设想,供大家讨论。”

今年,上合组织迎来了成立后的第16个年头。目前,上合组织已有8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4个观察员国(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和6个对话伙伴国(斯里兰卡、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和尼泊尔)。

据了解,此前已有日本和美国的学者提出“上合+日本”和“上合+美国”的概念,也有欧盟相关人员提出“上合+3(美、欧、日)”的建议,还有倡议非成员国与非观察国的对话模式,而“金砖+”的模式也为上合带来相当的启发。

对于“+”的对象,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杨成提出,如果加中小国家,不妨少加而深化合作。如果是加发达国家则全力支持,美国、日本、韩国等对地区稳定的贡献越来越大,与之共享一些理念,实现地区的安全维护,是有必要的。

扩容后的决策效率

对于上合组织扩容后如何保持高效运转,与会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

复旦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重点提及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集体身份认同的问题,他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之后,组织内部的异质化更加明显,需要设法进一步加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玉荣提出,印巴加入后上合组织也要考虑如何从机制上进一步保持和提升运行的效率。

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复杂也是与会专家的担忧之一。冯玉军表示,部分成员国在经济上遇到了问题,而社会经济发展未来会折射到安全领域,对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研究中亚问题20余年的美国华盛顿大学俄罗斯欧亚研究所中亚项目主任佩洛斯对扩容持乐观态度,他对澎湃新闻表示, “虽然扩容让内部决策更复杂,但这也是所有国际组织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个人还是认为扩容的积极面比较多。”佩洛斯说,印巴的加入,扩大了区域组织的积极因素,为共同解决安全问题和双边争议提供渠道。

“印度是很有经济潜力的国家,我们要考虑到这个现实,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但能不能把它的潜力变成优势,变成组织发展的动力,上合组织成员国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智慧把我们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成为上合组织发展的动力,这是需要我们做的。”陈玉荣说。

第十三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新落成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美国、以色列等国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安全形势,“一带一路”的发展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