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外資本土化政策波及中資?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導,津巴布韦政府日前宣佈,在津外資企業必須在3月底前提交本土化計畫書,否則將被吊銷營業執照。這一“最後期限”會對當地中資企業造成多大影響?

如今“最後期限”已過數日。新華國際客戶端經採訪瞭解,現階段,包括一些中資在內的採礦企業實際上在股權分配上已經滿足了本土化要求,還有一批企業的本土化實施計畫已獲批,只須按計畫推進即可。

此外,在“最後期限”執行的數日內,津巴布韦政府內部就實施效果的表態出現分歧,令在津外資實施本土化的步驟和前景模糊不清。

並非針對中資

津巴布韦青年、本土化及經濟授權部長朱沃3月底宣佈,在津外資企業須在3月31日的“最後期限”之前提交企業如何實施本土化的計畫書,否則將被吊銷營業執照。

有報導說,在本土化政策下,受到影響最嚴重的是中國、印度和尼日利亞人在當地的經營行為。

然而,據新華國際客戶端瞭解,雖然中國近年來一直是津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但從存量上來看,歐美以及南非外資在津依然保持著很高的市場佔有份額,尤其在金融業和鉑金礦產採掘業這兩大領域。

涉及本土化實施的多個部門官員接受新華國際客戶端採訪時表示,本土化政策並非針對中資企業。

津本土化和經濟授權委員會負責人古瓦蒂林加說,近兩年來,當局重點對新註冊企業和礦產採掘業企業嚴格要求本土化。目前,包括一些中資在內的礦產採掘業企業實際上在股權分配上已經滿足了本土化要求,還有一批企業的本土化實施計畫已獲批,只需按計畫推進即可。

津巴布韦在2002年受西方國家制裁後,採取了“向東看”戰略,與中國等國積極發展經貿關係。

中國目前是津巴布韦第四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13年,中國在津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6億美元,津巴布韦是當年吸引中國投資最多的非洲國家。

兩部長公然“對峙”

“最後期限”執行以來,津巴布韦政府內部就實施效果的表態出現矛盾。這集中於本土化針對的重要目標——金融業,多家西方銀行巨頭牽涉其中。

津巴布韦財政部長齊納馬薩4月2日發表聲明稱,包括渣打銀行、巴克萊銀行和南非標準銀行在內的外資銀行已提交本土化實施計畫。不過,他並未披露外資銀行轉讓股權的方式和時間表。

本來該表態應讓外資金融機構在這一輪本土化風波中避免關門厄運,但齊納馬薩的聲音竟遭到朱沃公開“打臉”否認。

朱沃對媒體表示,外資銀行中只有BancABC和伊科銀行(Ecobank)兩家符合本土化規定,其他銀行還未合規。他同時公開指責齊納馬薩和津央行行長袒護外資銀行。

英美外資銀行在津巴布韦脆弱的金融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也是津政府除礦企外主要針對的本土化目標,在過去兩年中多次被點名要求帶頭提交將股權出售給當地合作夥伴的本土化計畫。

朱沃與齊納馬薩就外資銀行本土化問題公然“對峙”後,在津外資企業實施本土化的步驟和前景顯得模糊不清。

本土化政策有爭議

津巴布韦議會2007年通過的本土化和經濟授權法案要求在津資產超過50萬美元、由外資或津籍白人控股的企業,必須逐步讓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佔有主要股份。

津政府2010年進一步頒佈實施細則,規定企業在5年內將51%股權出售給本土企業。包括一些中資在內的企業因被認定對津國計民生有重大貢獻,而在本土化政策方面得以豁免,可以保持原有股份比例不變。

本土化法案出臺以來一直爭議較大。批評者稱,對於急缺外資的津巴布韦,本土化的實施無疑會嚇跑更多投資客,讓經濟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以總統穆加貝為首的執政黨高層堅持力挺本土化,稱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津國自然資源不被外人掠奪,本地人能從發展中受益。

但事與願違,由於有購買力和管理能力的當地企業有限,加上政府相關政策的調整過於頻繁,且不同部門發出不同聲音,讓企業不知所措。

津巴布韦在世界銀行年度《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一直名次靠後。2016年在189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152位,在新開設企業方面排名182位,僅領先海地、乍得、中非共和國等國家。

(記者許林貴、王悅,編輯馬曉燕、徐曉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