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華語片入圍的戛納可以看什麼?

澎湃新聞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澎湃新聞報道,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入圍名單一出,國內媒體紛紛以“華語片華語評委雙雙無緣戛納”類似這樣的標題作為一種“失焦”的新聞焦點,而《好萊塢報道》之類的國外電影媒體權威又拿出了奧斯卡的濫梗“缺少女導演”,跟“全是白人”這種新聞標題一個套路,似乎像在變相嫌棄入圍影片的“亮點太少”。

沒有“領跑”影片的戛納名單正說明了“誰都可以是領跑者”,文青標榜的多位“作者”導演:“女性癲狂喜劇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高比格賈爺”吉姆·賈木許、“鬼才”賽維爾·多蘭、“復仇專業戶”朴贊鬱,以及戛納“人性、自由、反抗”價值觀體系下培養的“嫡系”導演肯·洛奇、奧利維耶·阿薩亞斯、達內兄弟等形成兩派力量角逐金棕櫚,還有“首次入圍”存在黑馬逆襲之勢的巴西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和製片《一千零一夜》三部曲的女導演瑪倫·阿德,多種可能性下聚焦的絕對是富有競猜趣味性的一屆高品質電影節。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11日到5月22日舉行。

看點一:戛納“常客”賽維爾·多蘭的小“心機”

擁有“Gay圈”名人和“鬼才”導演雙重身份的“魁北克小子”賽維爾·多蘭儼然已經是戛納“老油條”,迄今產出的六部長片,除了《湯姆的農場旅行》去了威尼斯,其他作品皆選在戛納電影節亮相。

2012年《雙面勞倫斯》獲得同志金棕櫚,2014年《媽咪》提名主競賽單元,年輕氣盛的多蘭曾對媒體口出狂言稱“不稀罕這個獎”,雖然惹怒了當時的評審團,但戛納電影節還是視多蘭為己出,去年更不計前嫌邀請了多蘭來作評委。

《只是世界盡頭》海報

今年多蘭帶著超強卡司影片《只是世界盡頭》入圍主競賽單元,影片根據法國作家Jean-Luc Lagarce的同名戲劇改編,影片講述了一個時隔12年回到家鄉的作家,向家人和朋友告訴自己將死的消息後,得到一系列意外的同情與關愛。

乍聽這樣的內容簡介,會很意外擅於營造叛逆親情關係的多蘭這是要改走催淚親情路線?此前就有媒體指出多蘭的新作“劍指”奧斯卡,其主演瑪麗昂·歌迪亞、蕾雅·賽杜、文森特·卡索皆為混跡於“好萊塢”和“奧斯卡”的法國演員,再加上影片上映檔期選擇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截止日期九月底。

這些跡象並非捕風捉影,金棕櫚與奧斯卡雙獎是很多導演夢寐以求的事,這代表著藝術和商業上的雙重考量標準下的肯定,多蘭有此“野心”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不少影評人紛紛“唱衰”多蘭,稱年輕的多蘭已經過了“最好的創作時機”,此時處於轉型時期擁有大量投資的多蘭可能預示著接下來的創作桎梏,是產出充滿銅臭味的平庸之作,還是滿足期待的藝術商業雙贏作品?無疑這是本屆戛納一大看點。

看點二:西班牙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能否再獲肯定

比起賽維爾·多蘭,佩德羅·阿莫多瓦不僅是戛納的“常客”,還是戛納“開綠燈”次數最多的導演,戛納電影節要求所有參賽影片保證戛納電影節放映為首次放映,而阿莫多瓦加上本次參賽影片《胡麗葉塔》一共有三次都是提前在他祖國西班牙放映過影片再來參賽。

阿莫多瓦早期電影能夠通過怪誕手法把西班牙熱情迷人的女性魅力展示出來,營造一種充滿暴力、性與抗爭元素的近乎癲狂的鬧劇狀態,後期更善於挖掘女性平靜外表下暗湧的情愫。

《胡麗葉塔》海報

新作《胡麗葉塔》改編自諾貝爾獎獲得者愛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集《逃離》,採用插敘手法講述了女主人公胡麗葉塔的故事,失去丈夫後她與女兒安蒂亞的關係越加疏遠,終於安蒂亞在十八歲生日時不告而別,胡麗葉塔踏上了尋子之路,並開始了自己一生故事的回溯。

國外有媒體已出影評稱阿莫多瓦“回歸女性中心故事,但未達到革新程度,少了巔峰時期的樂趣”,可以表明這應該是一部迎合影展口味的沉穩內斂之作。

看點三:韓國導演朴贊郁能否驚豔戛納

今年不僅是華語電影沒有入圍,亞洲電影也寥寥。以冷暴力風格和“復仇三部曲”著稱的韓國導演朴贊郁《小姐》此次肩負重任。他曾以《老男孩》《蝙蝠》兩次提名金棕櫚、兩次獲得評審團大獎,之後試水好萊塢商業製作《斯托克》頗受爭議。

另一部來自亞洲的作品是曾獲得戛納最佳導演獎的菲律賓導演布裡蘭特·曼多薩的新作《羅莎媽媽》。該片講述了住在馬尼拉貧民區的羅莎,她身為四個孩子的母親,與丈夫經營著一個便利店,因難以維持家庭開支迫使他們不得不從事毒品販賣,一天他們雙雙被員警抓走,羅莎的孩子開始為了父母的自由而奔走。

《小姐》海報

比起這個看起來充滿人道主義感覺的故事,朴贊郁的《小姐》似乎更類型化一些,影片根據英國同性戀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的第三部作品《指匠情挑》改編,將故事背景移植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朝鮮,金敏喜飾演的貴族小姐與覬覦其巨額財產的伯爵(河正宇飾演),以及受伯爵指使的小姐“女僕”之間的故事。

電影預告片充滿懸疑片離奇與怪誕風格,故事發生在一個豪宅封閉的空間內,與朴贊鬱的上部電影《斯托克》的設置類似。興許在上一部進軍好萊塢的電影受到些“水土不服”的非議之後,導演有意用這部回歸本土拍攝的影片證明在這個題材的駕馭上他其實是輕車熟路的。

看點四:賈爺時隔十一年後再次入圍戛納

美國獨立導演吉姆·賈木許一直被文藝青年們尊為“賈爺”,其戀物癖的嗜好“香煙、咖啡與音樂”更是被奉為文青標配。賈爺作為獨立製片的代表,其電影有一種獨特黑色詩人氣質,充滿神秘與流浪氣息,1984年就憑藉其處女座《天堂陌影》獲得戛納最佳金攝影獎,其後五次提名戛納金棕櫚,上一部提名作品《破碎之花》獲得評審團大獎,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之久。

《帕特森》海報

賈爺新作《帕特森》講述了亞當·德賴弗飾演的巴士司機派特森生活在一個與其同名的城市派特森,其實他還是一個詩人,每天觀察著城市和身邊的人,隱匿地書寫著詩歌。但不知不覺中,他的妻子蘿拉在發生改變。劇情簡介是不是就很賈木許?

看點五:法國香頌VS美國麗人

“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主演的影片《石之痛》和《只是世界盡頭》今年雙雙入圍主競賽單元,這在戛納影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已經得過戛納影后的茱麗葉·比諾什今年以作品《瑪·魯特》入圍,去年與之一同主演《錫爾斯瑪利亞》的“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今年也有作品入圍戛納——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導演的新作《私人採購員》,應該是符合期待的底層敘事。

《石之痛》海報

去年以《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驚豔戛納的“獨臂女戰士”查理茲·塞隆,今年也有作品亮相戛納——《最後的模樣》入圍主競賽單元,可惜她與該片導演西恩·潘已經分道揚鑣。

被法國媒體稱為“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的伊莎貝爾·於佩爾,已經63歲的她早已收穫歐洲三大電影節肯定,其自成一套的冷峻風格演技今年初助米婭·漢森-洛夫《將來的事》獲得柏林電影最佳女導演獎。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於佩爾是否能幫導演保羅·范霍文的《她》也摘得一個獎項呢?

從這些熱門的影后人選看來,法蘭西香頌與美國麗人的爭芳鬥豔格局已經形成。

看點六:被《電影手冊》青睞的巴西“黑馬”導演

小克萊伯·門多薩是主競賽單元的“新面孔”,他是第一次來歐洲三大電影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水瓶座》是其第二部長片作,國內幾乎搜不到關於導演的任何簡介。

《水瓶座》海報

“零資料”並不代表無背景,法國電影雜誌《電影手冊》將其稱為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戛納名單公佈後國內媒體跟進翻譯報道並科普導演的創作背景——由影評人轉電影創作,國內影迷戲稱其為“呼吸正常”的影評人。

這位“黑馬”導演出生于1968年的巴西累西腓市,大學主修新聞學,畢業後為多家雜誌撰寫電影文章。在厭倦其新聞記者與影評人身份後,他2010年才開始自己的長片創作,其處女作《舍間聲響》獲得了鹿特丹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影片講述了累西腓市的中產階級社區的故事。

而今年入圍的作品《水瓶座》也同樣講述的是累西腓市的故事,退休音樂評論家Clara與一個寡婦和三個孩子住在名為“水瓶座”的建築物裡,Clara有穿越時空的能力,某建築公司想拆除“水瓶座”打造商廈,據說電影是對累西腓市推翻CAICARA大廈錯誤舉動的歷史隱喻。如此富有奇幻色彩和政治隱喻的作品,不免讓人想到了“墨西哥三傑”之一的吉爾莫·德爾·托羅,不知道是否一樣讓人充滿期待。

看點七:別忘了還有伍迪·艾倫

因審美疲勞被“降級”處理的伍迪·艾倫《咖啡公社》、是枝裕和新片《比海更深》依然是大眾關注的焦點。81歲的伍迪老頭還這麼高產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了,是枝裕和去年作品《海街日記》光是將四姐妹拍得那麼美,就已經圈粉國內外一大批粉絲了。

《咖啡公社》劇照

連續拍了兩部傳記片《林肯》《間諜之橋》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今年拍了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吹夢巨人》根據作家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喜歡收集美夢的“好心眼兒的巨人”與小女孩蘇菲為了阻止其他巨人吃人而展開的冒險旅程。

朱迪·福斯特隨馬丁·斯科塞斯《計程車司機》第一次亮相戛納時只有13歲,四十年後她以導演的身份回歸戛納,將展出其獨立執導的第四部影片《金錢怪獸》,講述了喬治·克魯尼飾演的財經節目主持人Lee Gates與茱莉亞·羅伯茨飾演製片人Patty,被一個聽信他們而傾家蕩產的極端觀眾綁架的故事。朱迪稱,“誰敢說我們的金融系統不需要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