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主虎子正陷入麻烦之中。
继有自媒体曝光他“月收入10万”,“两年内打卡过500个高端消费场所”后,连日来他自称遭遇“网暴”,虽然他通过发视频试图予以解释,不过这种攻击并未停息。
而随着更多消息的披露,事情也似乎有了“转机”。
据新京报报道,当地医院证实他的确是“癌症晚期患者”,虎子患癌4年多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而关于他“胡吃海喝”,有豪宅、豪车的说法,虎子也一一作了解释。
虎子是“美食博主”,他有数百次的消费记录,多是因为中了“霸王餐”以及为了“刷单”需求,那次为人诟病的“吃火锅”,则是为了开胃。至于房车,宝马是他生病前购买,豪宅则是一套80平的房子,且还有房贷。
至少在事实层面上,虎子完成了对自媒体爆料的“翻盘”。
▲虎子的大众点评消费记录。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虎子去“高消费”,不符合观众对“惨”的想象
虎子的经历,确实称得上“惨”。
孩子尚未成年,妻子到处奔波,而年迈的母亲,也为他看病到处筹款,他只需要如实记录一下自己的经历,就称得上“惨”了。
观众观看,他获得视频平台的流量分成,再加上粉丝的“打赏”等,就会有些收入,这是每一个视频创作者都追求的事情——用流量换收益,说是“卖”也没错。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拍视频记录自己的抗癌经历,这本身就容易引发关注。人们想在视频中看到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没有谁希望自己得癌症,尤其是“晚期”,那几乎意味着一段将死的时光。
在观看这种视频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某种意义上,视频中的主人公是在代自己经历可怕的经历,出钱以示支持,也是人之常情。
很多观众在观看他视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想象:一个癌症晚期的人,应该非常艰难,既然已经没钱,就不应该去“高消费”,所谓的“高消费”,其实也不过是吃好一点的馆子而已。
在观众的“期待”中,虎子似乎应该每天省吃俭用,才符合他看不起病的“人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虎子纠正了一些说法,比如那些所谓的“打卡”,有不少是没花钱的,他的收入也远远没有达到网友传说的“每月10万”,每月的收入在2000到6000不等。即便是已经成为网络红人,他的生活还是很不容易,欠着外债。
虎子和指责他的网友,初衷都无恶意。网友的“刻板印象”,正是建立在他们观看视频的基础上,但虎子的视频,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当观众把一种局部印象扩展到虎子的整体时,就出现了偏差。他们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认为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了。
你打赏20元,够买一杯便宜的咖啡了。完美的设想,可能是帮他买一颗药,结果他拿着这20元去买了咖啡——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虎子展示自己为癌症患者的证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不必再去苛责虎子
仅仅通过视频去看一个人,造成这种偏差几乎是注定的。
虎子有一句话,表达了这种偏差给他造成的困惑,“我只是把拍视频当成工作,没想到会这样”。
视频是展示的技术,他向世界展示的,也必定是有利于自己的。自媒体尤其是视频的“up主”们,并没有媒体那种“第三方视角”的客观性,他们也不会强调,自己展示的只是“部分”,而是相反——他们恨不得让人相信,世界就是他们所展示的那样。
虎子的“工作”,既有记录自己的功能,但同时也是一种“创作”。
客观来说,只要有流量诱惑的存在,规律往往是:故事越戏剧化、越精彩,或者说越惨,往往就会更吸睛。这点是“拍视频”的属性决定的。
虎子既然以此为业,他也就必须遵循这个行业规律。当然,他记录的故事未必是“虚构”,但却也会慢慢学会了精心选择自己的“素材”。而这样做,也会让他选择隐去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他屡屡“光顾”餐饮场所的一面。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当“癌症晚期”、“生活困难”的虎子,被曝出“拥有豪车、豪宅、出入高端场所”的一面时,网友也定然会变得出奇愤怒。
视频时代容易造成“误会”和“翻车”,也会出现各种“反转”,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数字技术无法构成一个可以平静交流的“公共空间”,人们总是被自己的情绪化所主宰。开始时容易感动(这体现了自己的善良),很快又会变得愤怒(这体现了自己的正义感)。
而只有真实而坦诚的交流,才能消除误会。
如今,既然虎子已经说清楚了事实,回应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公众也不必再去苛责他。
作为一个绝症患者,一个记录抗癌生活的UP主,他当然可以拥有自己视频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明社会对于一个弱者应有的关怀,也是对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包容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