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星| 許靜:與杜可風書寫流動的時間

亞太日報

text

書法家許靜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

**採訪 | 張雪洲 周雪婷 **撰文 | 郭啟晨 張雪洲 攝影 | 郭啟晨

看過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觀眾一定對片中陳道明飾演的秦王背後那個鬥大的篆書“劍”字印象深刻。其實,不僅僅是那個“劍”字,整部《英雄》中,無論是書法館裡面的竹簡、屏風,還是梁朝偉飾演的角色臨死前在沙上手寫的“天下”,這些貫穿著整部電影的書法創作,無不傳遞出最強的中國文化符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書法全部是由南京書法家——許靜完成的。

許靜最近一次參與電影,是負責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裡的書法美術,《一代宗師》紀錄片《宗師之路》的片名也是出自她的手筆。在此之前,許靜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陳可辛的《武俠》中成功植入了書法元素,當她所書寫的片名“武俠”兩個巨字出現在電影院寬銀幕上時,觀者已然被直接帶入了驚心動魄的武俠震撼中。

許靜與杜可風在Lucie Chang畫廊合影。

許靜自幼習字,人如其名,是個安靜又睿智的書法家,也透著“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靈巧和聰慧。她剛剛過完四十歲生日,但與電影的緣分由來已久——早在1999年,她就與張藝謀導演的合作,為他的電影《幸福時光》題寫片名。次年張藝謀籌拍古裝大片《英雄》,再次找來許靜擔任美術師,而她也因為此片,與該片的攝影師杜可風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電影裡有一個很大的“劍”字,是很重要的道具,是我寫的。戲裡面是梁朝偉在寫,但我是代筆。當時就是老杜拍的我,那個時候就是第一次認識”,許靜回憶道。時隔15年,在策展人Lucie Chang的策劃下,兩人再次在香港相聚,於日前在香港藝穗會和Lucie Chang畫廊舉辦《風欲靜》書法攝影聯展,將傳統書法和現代電影拍攝兩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為觀眾創造了全新的藝術體驗空間。

《風欲靜》書法攝影聯展現場。

本次展覽內容包括27幅許靜書法作品、4幅杜可風攝影作品和9部兩人共同創作的影片,其中兩人合作的部分的形式是許靜在杜可風的平面攝影作品上面進行書法的二次創作,以及杜可風把許靜的書法做成影像。展覽現場最引人注目的一副作品——一個流動的“風”字,脫離了書法一貫平面的形式,體現著墨的攪動和飛舞的感覺。

杜可风(右)和许静(左)与本次联展的策展人Lucie Chang。

此次展覽的名字《風欲靜》,從杜可風和許靜兩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意在體現杜可風和許靜藝術作品“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內涵。而許靜卻強調“聯展”的意義不止於此,“書法的線條其實是流動的東西,而最後落到紙上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平面的東西了,但它的過程其實是流動的、立體的。所以事實上老杜做的事情就是把它重新還原到流動的一種動態。他用自己的方式來體現我的作品,用更新的方式把平面的書法做成立體的,很有意思。”

許靜參與創作電影一代宗師并完成片中的書法美術工作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許靜從四歲開始練習書法,中間未曾停過毛筆,後來大學修讀設計,結交了影視、文學等各個行業的朋友,也對當代藝術產生興趣,因此不拒絕傳統藝術以外的各種藝術形式。而相對於許靜,攝影師杜可風的成長背景並沒有那麼平穩,他生於澳大利亞,卻在異鄉香港扛起攝影機,度過大半生命旅程,他對藝術的理解也因此多元,很希望和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藝術家合作。許靜認為,這種合作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新的嘗試,也許這種嘗試,會為各自原有的藝術世界打開另外一扇門。

許靜書法作品:《武俠》

在許靜眼裡,書法不止是在大部分人眼中“傳統的”、“平面的”存在,她認同王家衛導演的說法:書法就是時間。觀眾看到最後呈現的作品,其實是常年的積累,背後所賦予的是時間的概念。“攝影也是一樣的。和老杜聊天時說過:你是一張紙,我是一個空間。都是很寂寞的,你要賦予很多東西,才能真正出作品。所以這次展覽對我來說就像打開了一個世界。”許靜說道。

許靜認為書法由於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多年來一直禁錮在古人制造的意境之中。然而生活的現實已然與我們所期望的愈行愈遠。她需要直抒胸臆地自由書寫與表達,任情恣性,無拘無束。許靜說未曾想過二維與三維的碰撞將會如何,直至這次與杜可風的合作,充分印證了:藝術沒有答案,重要的是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