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忙了一天直到夜晚,走在熟悉的街道。路边餐厅霓虹闪烁,小吃摊热气腾腾,让你感到无比真实和熟悉,一切都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只是,你也会偶尔想起混在异乡的日子。那些光怪陆离的色彩和影像,与似曾相识的他国味道纠缠在一起,刻入记忆深处。
是时候重温一下回忆了。你一定记得,最后一杯咖啡,温暖了谁的手,芬芳了怎样的别离。
罗马:越夜越美味
贯穿罗马城的台伯河边有一段路,每周五和周六晚上12点必定水泄不通,比工作日上班高峰期还要堵。
那里靠近罗马最本土的社区“Trastevere”,地位大致相当于北京的簋街 。
说是“街”,其实除了河边的大路以外,街区里大多是只能容菲亚特500通过的小巷,地面铺着意大利特有的石块,两边都是古老的居民楼。
楼与楼之间稍宽阔一些的空地就可以称作“广场”,广场周边就是一家又一家酒馆和餐厅。
意大利人吃晚饭时间相当晚——大部分餐馆7点以前不开门,正式晚宴通常8点以后才开始,一顿饭吃到午夜也不算稀奇。
因此,饭后“续摊”喝酒或是蹦迪的时间就无限后延,这才造成了诡异的半夜交通拥堵。
意大利人擅长聊天的特点在酒馆里发挥得淋漓尽致,男人聊足球和政治,女人讲八卦和打扮,点上一杯酒就可以聊整整一晚上。
大部分酒馆里的“下酒菜”非常简单,不外乎薯片、花生、腌橄榄之类,或是现切的火腿奶酪。
酒馆的装修无需高端,室内只有高高的吧台,一些酒馆室内连椅子都没有。
意大利人喜欢户外聊天,很多酒馆把大部分桌椅都放在户外。
那些不怕风吹日晒雨淋的不锈钢椅子,冰冷坚硬,但丝毫不会磨灭意大利人喝酒神侃的热情。
墨西哥:晚饭如“夜饭”
墨西哥有一个绰号是“胖人国”,基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肥胖状态。
窃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是墨西哥人喜好肉类、廉价快餐、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还和他们的晚饭习惯有关。
在墨西哥,晚饭如“夜饭”。与中国人“晚饭要吃早,晚饭要吃少”的养生理念不同,在墨西哥人看来,晚饭可谓是一件大事,是正餐,午饭可以在小食摊凑合一下,晚饭可要好好享受放松一番。
墨西哥人没有固定的晚餐时间,而其拖沓的性格,通常会导致他们晚上八九点才吃上晚餐,并且边吃边聊,几个小菜,一瓶啤酒,也能在餐桌边耗三四个小时。
正因为此,墨西哥的很多餐厅都会在凌晨之后才打烊。这也造就了墨西哥独特的夜生活文化。
周末的夜晚,便是狂欢的时刻。甚至周末,也是分为周五“正常周末”和周四“小周末”。
邻居家通宵达旦的音乐声和墨西哥城玫瑰街酒吧区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墨西哥人为好时光而欢呼雀跃的最好写照。
洛杉矶:觅食“山鸡村”
洛杉矶,被很多生活在这里人亲切地称为“山鸡村”,虽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山鸡村”却并不算繁华摩登。
这里的夜晚来的很早,晚9点,多数商场、餐厅就已经打烊,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
很多人笑说国外的日子“好山好水好无聊”。但南加州百万华人的影响力,已经让“中国胃”们能够时刻得到慰藉。
与老外夜里找个酒吧喝上几杯、看场球赛不同,“中国胃”们寻觅的是炎炎夏日里街头啤酒、撸串的畅快淋漓。
错过了晚饭时间,只有几家老牌的粤菜或者港式茶餐厅会营业到凌晨1点,选择不过是广式海鲜和茶点。
早期定居在美国的老一代移民对此爱不释口,而逐渐壮大的新移民家庭和留学生群体却不能满足。
新生代的年轻消费群实力不容小觑,他们的存在为洛杉矶中餐水准不断提升、与国内实现无代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到在“山鸡村”觅食,无人不知晓圣盖博山谷大道,满街的中文招牌虽然稍显年代感,但足以让人们感到恍然置身于北京的“簋街”。
近两年,烤串、烤鱼、火锅、麻辣烫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华人聚集区涌现,国内连锁餐饮集团纷纷在此安营扎寨。螺蛳粉、青团一类的“网红”也迅速在洛杉矶年轻人当中扩散。于是,“山鸡村人民”深夜觅食的选择骤然充实起来。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