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鸟瞰潘安湖湿地公园。 贾汪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徐州12月18日电 题:百年煤城贾汪生态优先 夯实高质量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记者 朱志庚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把绿色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底色,用“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定位,交出了一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答卷”。12月初,记者来到贾汪探寻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密码。
潘安湖西畔神农码头巨石上催人奋进的话语。 朱志庚 摄
百年煤城贾汪,曾经“因煤而兴”,后来也“因煤而困”。为彻底改变“一城煤灰半城土”的面貌,贾汪持续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并计划于2022年底全面完成10余万亩采煤塌陷地治理计划。
煤炭资源枯竭后,马庄村300余村民从事香包加工,畅销海内外。 朱志庚 摄
贾汪连续三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优秀等次,真正实现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如今,贾汪旅游业也迎来了“山花烂漫的春天”,“全域旅游、贾汪真旺”已成为贾汪的黄金名片。
闲置的院落被村里改造成极具农家特色的小院民宿,吸引八方游客。 朱志庚 摄
在潘安湖湿地公园西畔神农码头最醒目处的一块巨石上,刻着一句让贾汪人无比自豪的话,“只有恢复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游船出了码头,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记者的视线豁然开朗。映着夕阳的余晖,宽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成群野鸭振翅低飞。十余座小岛参差分布在湖中,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初冬的颜色将其渲染成一幅层次分明的水墨画。
京杭运河徐州国际集装箱码头货船和货车穿梭,一派忙碌的景象。 朱志庚 摄
潘安湖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马爱荣告诉记者,她是2010年第一批入驻潘安湖的。那时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耕地塌陷,无法耕种;房屋开裂,很多村民异地迁居。
马庄农民乐团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朱志庚 摄
2011年4月,徐州实施潘安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2017年8月,潘安湖被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潘安湖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马爱荣说,现在附近村民50多人在公园里上班。旅游的兴旺带动了周边的采摘、餐饮、住宿等各个链条的发展。
观赏鱼养殖最早记录出自贾汪汉画像石。如今贾汪以锦鲤搭台,创新“供销+基地+农户”特色农旅产业模式。 朱志庚 摄
潘安湖西畔,原来因煤而兴的马庄村,今朝转型成为远近闻名的“香包村”。能歌善舞的马庄村民除了跟着农民乐团频频赴各地演出之外,又变成“能工巧匠”缝制各式手工香包,正在通过线上线下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
当下,贾汪正全力塑造“一山一湖一河一村一文化”旅游品牌,围绕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将督公湖、凤鸣海多点连片,全力打造大洞山旅游度假区;围绕潘安湖,融入潘安故居、潘安水镇等文化元素,持续增强潘安湖景区影响力;围绕京杭大运河,深入挖掘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讲好运河故事;继续做好马庄村文化品牌,让马庄村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围绕煤矿文化,整合权台矿遗址公园、夏桥公园、贾汪红楼等文化,打造独具贾汪特色的煤矿文化品牌,创新思维不断推动贾汪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的巨变,也有力促进了贾汪区的产业发展。近年来,贾汪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累计关停拆除74家焦化、化工、砖瓦、粉末等企业,释放出发展空间近10000亩,增加了环境容量,放大了生态优势。
去年,徐州国际集装箱·滚装码头在贾汪区双楼物流园区建成投入运营。各地的船友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慕名前来承揽运输业务。“如今贾汪产业发展好,外贸进口、出口货物多,我的收入也增加很多!”常年从事船运的杨宝奎对记者说,在徐州双楼港和苏州太仓港之间,他专职运输集装箱。一般每个月能在京杭运河上航行两个来回,每船能装货物标箱50个左右。
“破立并举”为产业赋能,贾汪区聚焦徐州工业园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双流保税物流园区、农谷大道现代产业园区、全域旅游功能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六大产业发展平台。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与ICT和休闲旅游、现代物流、都市城郊农业“3+3”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贾汪区委书记张克说:“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记嘱托、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奋力交出资源枯竭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满意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