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記者張晶】群山環繞,碧波盪漾,水質清澈幾乎可以見底……3日,記者走訪了香港接收東江水面積最大的水庫——船灣淡水湖。
這是3月3日拍攝的香港船灣淡水湖。亞太日報記者秦晴攝
船灣位於香港東北,三面被陸地包圍。香港特區政府水務署高級機械工程師霍啟輝告訴記者,船灣淡水湖是香港面積最大、容量第二(僅次於萬宜水庫)的水庫,也是全球第一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由於船灣三面環山,當時工程師就在不環山的一面把海灣用堤壩攔起,將海水抽出,然後再向其中注入淡水。
這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人工淡水湖,從動工至今,已悄然見證東深供水工程的50年曆程。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4天才能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僅4個小時,300多萬香港市民的生活陷入困境。1965年,當時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正式開始向香港供水,當年供水總量就達150億加侖(折合6820萬立方米)。
“當時的香港急需有一個有足夠容量的接收水塘,要在不同季節有足夠容量接收東江水避免溢滿,還要在每年東江供水系統維修期間,滿足香港的水需求。霍啟輝說。
這是3月3日拍攝的香港船灣淡水湖(堤壩左側)。亞太日報記者秦晴攝
從1968年到1973年,經過兩期工程建設,船灣淡水湖的最終容量是2.3億立方米。霍啟輝說,它的興建不僅對香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也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儲存的淡水資源能滿足700萬香港市民近100天的食水需求。霍啟輝強調。
據了解,每年12月是東江供水系統維修時期,在這整個月裏,香港市民的食水供應都主要來自船灣淡水湖。
霍啟輝指著岸邊裸露的石頭說:現在是低水位時期,到了雨季水位會升高,在11月水位會到達最高點,那時這些石頭和一些臺階都會消失不見。到了需要集中供水的12月,水位又會逐漸降到最低。
沿著岸邊一路看過去,不遠處的大壩上錯落地站著前來觀光的市民和遊客。這條東西走向的大壩長約2.1公里,是淡水湖的主壩,在它兩側分別是碧綠的江水和深藍的海水。
這是3月3日拍攝的香港船灣淡水湖。亞太日報記者秦晴攝
環繞著船灣淡水湖,有香港市民頗為青睞的一條郊遊徑。全程約15.5公里,沿途山巒起伏,湖光浩渺,風景極優美。香港市民蘇先生經常帶著家人一起來過週末。“淡水湖水質好,周邊環境也好,還有設施齊全的燒烤場,很適合帶著全家出來玩。蘇先生說。
水務署工程師廖展浩介紹說,安全的水質和優美的水庫環境,都離不開嚴格的管理制度。水塘安全檢查分為獨立視察、詳細視察和例行視察三個層面,保證每月至少一次的安全督察,檢查包括水位、滿溢數據、關鍵位置水壓等多個項目。
這是3月3日拍攝的香港船灣淡水湖抽水站。亞太日報記者秦晴攝
在水質安全方面,廖展浩說,水務署在生活及工業污染物排放、油類污染處理、抑制藻類生長、水庫去淤泥等方面也都有具體可行的管理措施。
“一直的嚴格管理,才能確保提供到市民家中的水能夠持續優質。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