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内蒙古儿血病房里的一堂音乐课:风雨中的一抹彩虹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赵美荣给孩子们上课。 张玢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0日电 题:内蒙古儿血病房里的一堂音乐课:风雨中的一抹彩虹

中新网记者 张玮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儿童血液病房(简称儿血病房)里,一阵阵轻快童真的音乐和歌声响起。

“这是在儿血病房里上的第二堂音乐疗养课。”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部、医联体办公室主任陆俪平如是对记者讲述起这堂开在“阳光病房”里特殊的音乐课。

图为孩子们自己DIY。 张玢 摄

一个个精致的小盒子里放入小米、绿豆等,就变成了拥有不同音质的小乐器,随着音乐的伴奏声响起,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敲击这些乐器,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婉转悦耳。

6月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特定的“儿童月”,在儿血病房里有一间“阳光病房”,这里的小患者可以在里面读书、学习和上音乐课。

给孩子们带来这堂课的是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系的老师赵美荣,她告诉记者,这些小盒子都是内蒙古大学的师生为儿血病房的小患者制作的,经过清洗、消毒、装饰,最终送到他们手中,孩子们自己放入“音符”成为乐器。

图为“阳光病房”里的小课堂。 张玢 摄

听着自己制作的乐器发出动听的旋律,孩子们十分激动。“这就是这堂课的奇妙之处,它运用音乐与孩子们互动,让他们放松情绪。”陆俪平说,儿血病房的患者极具特殊性,配合医学治疗方法,“音乐疗法”可以在心理层面对其病情医治起到有效辅助作用。

谈及开设这堂课的初衷,陆俪平介绍,儿血病房的小患者住院周期长,脱离社会比较久,其实他们特别渴望和人接触。“我们定期开展这堂小小的音乐课,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接触社会,能够在回归社会的时候早日适应。”

赵美荣每次上课前都会精心备课,甚至比大学课堂还要花心思,选用什么样的音乐配合哪门课程,这些都需要斟酌再斟酌。“比如,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画画,尽情画自己喜欢的内容;轻柔的音乐做背景,缓缓地为小朋友们讲童话故事,稍作小憩……”

“我最初学得是学前教育专业,所以对小朋友有一定的了解。后来在社会工作系任教,就想怎么能把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工作结合起来。”赵美荣告诉记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内蒙古大学社会科学院的实习基地,年初时,医院社工部找到她,希望她能利用业余时间给儿血病房的孩子们用“音乐疗法”上课。

图为家长和孩子互动。 张玢 摄

赵美荣说:“我很愿意。其实在和这些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个比较独特的‘音乐疗法’体系。”

还记得第一次来上这趟特殊的“音乐课”,孩子们都高兴坏了。“大家都盛装出席,女生穿着漂亮的裙子和公主鞋,男生穿得阳光帅气,早早在‘教室’里做好准备。”赵美荣对第一堂课记忆犹新,“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听我讲,积极地配合,我能感觉到他们真实的快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血液科主任王向文告诉记者,“阳光病房”是2018年成立的,起初在里面放一些书籍,供孩子们阅读和学习,医护人员有时间就会来陪着他们做做游戏和手工。

“治疗期不是人生的一段空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病房里,我们是医护工作者、是家人、也是老师,虽然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我们有责任尽全力让这些孩子们努力过正常的生活,比如学习、游戏和快乐。”王向文说,无论是患者还是家长,他们的心理压力都很大,“音乐疗法”开课后,其实给予他们很好的心理疏导。

赵美荣说,今后的课程中,她还会将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让孩子们度过每一堂愉快的音乐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