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记:“封城”中的黄鹤楼

中国新闻网

text

(抗击新冠肺炎)武汉战“疫”记:“封城”中的黄鹤楼

中新社武汉3月5日电 题:武汉战“疫”记:“封城”中的黄鹤楼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疫情之下黄鹤楼景区喧嚣不再。率组巡逻的保安队长罗权在蛇山小径低头看路,仅能听见雨水的清脆撞击以及自己的脚步声。

武汉“封城”一月有余,山下的老城热闹作罢。几代同堂的街坊四邻偶尔得见,只敢于口罩之下透过眼神彼此凝望、祝福。

矗立高处的黄鹤楼仍是最醒目的建筑,她时刻提醒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司门口、户部巷、胭脂路、解放路、鼓楼洞……以该地标为中心,方圆两公里内的地名镌刻时代印记。辉煌与磨难,百年来在此相生相伴。

罗权见证过黄鹤楼近年的游人如织,他一度期待“景区空荡”,做回闲散人;但当大门紧锁,失落、陌生也随之而来。“我们轻松了,熟悉的黄鹤楼却不在了。”

山下,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司门口商圈如今同样是一派清冷模样,清理垃圾任务骤减的保洁员刘明珠感受尤为强烈。

在她20年工作记忆里,这里娱乐场所、餐饮业达旦经营,垃圾长期超载。可近日,“一天两桶基本就能完工,大部分是生活垃圾”。

路口曹祥泰糕点铺有着老一辈心心念念的南方绿豆糕,遇到年节时常大排长龙。疫情让老字号们无可奈何,本就挣扎着与各类流行美食竞争,传统糕点生意前途未卜。10多米开外的肯德基3日大门虚掩,数名员工自“封城”以来首次获准返店查看。

闻名全国的户部巷小吃街不见食客,商户们担心疫情反复、也期待复工,思绪矛盾但乐观不减。“虽说在商言商,但我们清楚不能把个人利益摆在国家大事前头。成本的事等以后再议。”商户陈义表示,拥挤的户部巷一夜间门可罗雀,“这是不想但必须接受的事实”。

景区、商圈的人潮褪去,直面疫情的社区压力陡增。老旧城区构造复杂、人群老龄化等更让一线防控“难上加难”。

隶属黄鹤楼街道的西厂口社区,居民达1.4万人,羊肠小道四通八达。一出口执勤人员告诉记者,曾遇见翻墙而出的住户,好言相劝、厉声喝止等方法他均有尝试。

一度造成舆论风波的居民物资保障,让每位社区职员、志愿者精神紧绷,特别是涉及为居民代购等敏感议题更是审慎。好在,他们所购入的菜品未曾惹来怨言,相反许多人对一线工作者表达出体谅与感恩。

“但求无愧于心。”志愿者兼住户熊莉说,完全没抱怨是不可能的,住户们毕竟被“关”一个多月、做了极大牺牲,需求也愈加复杂。社区工作一点点完善,他们看在眼里。

择闹市栖身30年的吴萍,醉心周遭繁华、“贪图”生活便利。“社区虽老,不破也不乱。”她称,黄鹤楼如今的安静让人不习惯。疫情过后定要呼朋引伴,一吐此间的苦闷和孤单。

规模更小的户部巷社区,志愿者万娟曾遇见有住户半夜让她代买香烟,“我只能半开玩笑劝道,要不趁疫情把烟戒了?”

5名“80后”“90后”女生组成的“万娟志愿者团队”2月中旬“成军”。她们整理20多天来物资清单惊讶发现,流水已逾20万元人民币。

平日与网购鲜有接触的长者疫情期间更显弱势。“有的老人甚至不会用微信,这是我们过去很少注意的。”昵称虫虫的志愿者介绍,5人将购物流程制成影像教学,社区还开设现金通道专供老年人挑选菜品。“老人们看我们辛苦会特意准备早餐,这种相互依偎的感觉很感人。”

登黄鹤楼楚天极目,透着朦胧细雨,江城市井依旧。极负盛名的古诗词被赋闲家中的网友改编:“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调侃成了“樱花三月能下楼”。三月,武昌城等待樱花烂漫,更翘首以待赏樱游人早日归来。

“家在武汉,不管这里发生什么,还是会想着回家。是这个道理吧?”罗权自问自答道。此刻,他甚是怀念景区人挤人的旧模样。“黄鹤楼没有变、武汉也没有变,疫情过去这里定会是原来的样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