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悉尼2月17日电(何嘉悦)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含铅量较高的郊区的儿童长大后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较大。早前已有研究显示,儿童早年间对铅的接触会成为他们成年后实施犯罪行为的风险因素。最新进行的研究为这一结论提供了证据。
该研究由麦考瑞大学的马克·泰勒教授牵头进行。通过对比新南威尔士州的六个不同郊区30年间空气中铅含量与这六个郊区之后15-24年间的犯罪统计,他发现空气中铅浓度的不同导致这六个郊区在接下来的21年的攻击率出现了29.8%的差异。对铅的接触会使冲动行为增加,而冲动正是导致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因素之一。
泰勒教授表示,该研究不能为“对铅的接触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假设提供证明,因为要证明这一假设需要测试个人的血铅含量并追踪其长期行为表现。但是,该研究结果却可以说明,对铅的接触越少越好。
泰勒教授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甚至消除大气中的铅污染。“大量数据显示,铅毒并不存在可以保证安全的最低临界值,因此采取补救措施缓解这种影响是必要的。”
对儿童时期接触铅可以导致犯罪行为的可能解释是,铅会损伤智力并影响大脑生长。铅是一种神经毒素,可以被人体吸收,并可以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血铅含量高与智商下降、学习成绩不佳以及学习障碍有关。
根据去年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有关铅接触的说明,血铅含量大于每升100微克即会对人的器官和机体功能造成伤害。在血铅含量为每升100-600微克的成人及儿童中,已发现血压升高、血红蛋白过低、肾功能异常、长期肾损伤及脑功能异常等表现。
澳大利亚空气及泥土中铅的主要来源有三:含铅涂料、含铅汽油,以及采矿和冶炼排放。
该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期刊《环境卫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