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作家陳映真去世 曾創辦《人間》雜誌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台灣作家陳映真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他曾創辦《人間》雜志,報道社會底層現實,開創了台灣報道文學先河、並寫作《將軍族》、《第一件差事》等文學作品。陳映真還擔任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距台灣媒體報道,陳映真自2006年6月移居北京後,9月就接連中風,臥病至今長達10年,而過去10年,因健康原因,陳映真一直在北京接受治療。好友曾勸他回台灣,但他回應稱身體不好,乘飛機回台是個大工程,他的夫人陳麗娜最後並未同意。

《人間》雜誌開創台灣報道文學先河

陳映真原名陳永善,台北莺歌人,1937年出生,1957年高中畢業後考取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外文系。1959年,還是大學生的陳映真以小說《面攤》出道文壇。陳映真的作品受到魯迅影響,主要以描寫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爲主,作品充滿憂郁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關懷,是台灣文學的重要旗手。其中,他的小說《夜行貨車》還被改編成電影,並在大陸放映過。

1968年,陳映真因組織聚讀馬列、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爲共産黨宣傳等罪名被捕並移送綠島,1975年獲特赦。入獄期間“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知識分子”。1977年,他參與鄉土文學論戰,1983年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曾獲“吳濁流文學獎”及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

1988年,陳映真籌組“中國統一聯盟”並任創盟主席,對於兩岸統一意識形態強烈。1985年,他創辦《人間》雜誌,報道社會底層與現實,開創台灣報道文學先河,但因財務拮据,1989年吹熄燈號。

2006年,陳映真定居北京,2010年獲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是首位加入此協會的台灣人。

陳映真的重要作品包括《麵攤》、《我的弟弟康雄》、《將軍族》、《唐倩的喜劇》、《歸鄉》、《鈴璫花》、《忠孝公園》、《山路》與《八.一五:記憶與歷史》等。

文人學者致敬陳映真

三聯書店在2009年出版了《陳映真文選》,文選出版時任出版社總編輯的李昕在得知陳映真去世後感歎“一代英傑辭世,令人扼腕歎息”。陳映真的代表作《將軍族》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他擔任責任編輯,在李昕眼中,陳映真“是一位令人尊敬和欽佩的作家,一位真正有骨氣的中國男子漢”。

陳映真的小說在上世紀90年代就受到了大陸文壇的關注,但文學與社會政治評論也是他整個文學活動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陳映真文選》就展示了他在這方面的才華。除了作者自述,文集還收錄了他參加鄉土文學論戰以及對論戰回顧的文章。

作家劉繼明這樣回憶陳映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中國作協的一次文學活動時,見到了陳映真先生,當活動主持人介紹到陳映真時,我還是一眼看清了這位滿頭銀發、氣質儒雅的前輩……使我心目中那個“台灣鄉土文學代表作家”陳映真的形象一下子變得清晰真切起來。

陳映真與《人間》雜誌同事合影

而王安憶在回憶陳映真時也對這段異國相處印象深刻:“我便是他第一次看到的大陸年輕一代寫作者,在驅車前往愛荷華的途中,他表揚了我。”而見到的另一位年輕寫作者阿城則回憶,“我在美國見到陳映真,他那時在台灣編《人間》,《人間》雜志的百姓生活照片拍得很好,過了十年,大陸才有很多人拍類似的照片了。”

不過劉繼明也遺憾地提到陳映真如今“寂寞多了”,最近一二十年,大陸的讀者熟悉的是余光中、李敖、柏楊以及早已遷居美國的白先勇、聶華苓這些作家,比起作品曾經在大陸風行一時,並且至今擁有數量可觀的讀者群,在公衆心目中幾近文化英雄的李敖和柏楊等人來說,陳映真的影響則大不如從前,甚至對于一般的讀者和社會公衆來說,有可能壓根兒不知道陳映真是何許人。或許我們還可以在這裏再次懷念和閱讀這位作家的文字,再一次向他致敬。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