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分答似乎在一夜之間刷了大家的屏,穿針引線者是「網紅」王思聰。不過,王思聰最近的回答熱情可能不高,截至6月12日下午,他的最新一條分答回答的顯示時間為13天前。
作為由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在行衍生出的付費語音問答平台,分答的出現可以看成是從小眾到大眾、從嚴肅專業到娛樂獵奇的「貼地氣」之舉。
近日,分答和在行的微信公眾號互換了名稱。此後,在行和分答方面透露已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美元,騰訊則對參與投資的傳聞不予置評。
當我們看著分答把吸引名人+網紅作為運營策略,不經意間就會想到爆款二字。在行與分答,不知究竟是誰搭了誰的順風車?「免費思維」仍舊當道的今天,知識變現的道路是否平坦?
誰搭了誰的順風車?
自從王思聰在分答平台以「網紅,投資人,哲學家」標籤開了賬號,至6月12日下午,無愧於網紅title,他在分答上已累計回答了32個問題,總收入超25萬元。
簡單來說,分答是一款基於60秒內語音回復的付費問答平台,主打輕量化、親民化和娛樂化。
有意思的是,與王思聰正「手撕」直播平台鬥魚,而他自己擁有一個直播平台熊貓TV的情況不同,外界還看不出王思聰是純粹出於興趣參與分答,或是出於多重深意為分答站台。
就在分答被討論是否將成又一個現象級產品時,6月8日,果殼網創始人兼CEO姬十三放出消息,在行和分答已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美元。
這證明至少在現階段,投資人認可這一模式及其前景。那麼要怎麼看經常「捆綁出現」的在行和分答?
作為果殼網孵化的項目,先出現的在行定位在知識技能共享平台,主要涉及互聯網+、創業和投融資、生活休閑、心理等。
之後推出的分答,則試圖重塑AMA(Ask Me Anything)模式,通過60秒語音、提問分成和偷聽賺錢等方式,降低用戶的參與門檻並直接把參與感跟錢挂鉤。
不可否認的是,分答出現以前在行的存在相對小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答的出現可以看成是小眾的嚴肅專業向大眾的娛樂獵奇的妥協,不僅產品更依賴於分享社交鏈,話題範圍也更廣泛。
「爆款」能否拯救知識變現
分答平台上的名人正迅速變多,如今的名單隨便列幾個就有李銀河、劉慈欣、張泉靈、郎鹹平,以及papi醬、章子怡、佟大為、海清、張譯等。不僅如此,分答最近推出的APP的啟動界面是這麼寫的:「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十萬知識網紅等你來問」。
因此,與其說是一大波名人明星、網紅向分答襲來,不如說是加V正成為分答所引導的運營趨勢。
分答的機會在於,名人效應帶來的光環和對產出內容的強輸出,而且從一開始就跟錢挂鉤。但換個角度,王思聰的提問價格從3000元漲到4999元,網友依舊買賬。但如果被提問者換作是某個普通用戶,即便花10塊錢就能提問,場面又會如何?
對普通用戶而言,多數時候都扮演提問者,代表著喪失作為被提問者的發揮空間,問答社區在無形中還是設起了門檻。
在行呢?最初就提出了「行家指路少走彎路」的口號,但要實現規模化分享,難度並不小。畢竟以滿足個性化需求出發,不同用戶無法從其他用戶的體驗評價中獲得直觀、全面的參考。同時,有償知識技能共享平台的定位,多少限制了在行的用戶群,使其無法成為大眾產品。
知識技能分享屬於分享經濟,但基於目前的市場環境和用戶觀念,相較房子、車子之類的共享,知識分享能否實現長期、穩定的變現並不好說,同時,類似分答的模式,其放大的也只是部分群體(比如明星名人)的價值。普通人的參與熱情能否維持也是個未知數。
當我們回頭看曾經爆紅的APP如臉萌和魔漫相機,或者說討論所謂爆款的命運時,其實看的是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以及有無可持續的變現模式。產品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其產品定位、用戶定位,以及是否滿足用戶剛需、能否輕易被同類產品替代。不管怎樣,關於知識分享平台的盈利探索,我們可以在知乎的「知乎Live」、值乎產品上看到類似的思路。市場前景尚不明朗,「分答們」能否成為突破口,還是將曇花一現,都還要交給時間繼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