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民宿 苍雁 摄
中新网吉林7月31日电 (石洪宇)贴满报纸的墙面、老式火柴、旧钟、留声机……这些凸显1968年知青下乡时的时代物件,成为红星村的重要“特征”。当年在此插队的知青与村民联手复制了昔日场景,打造了吉林省首个知青村庄。
红星村位于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1968年至1975年间有四批共计90多名知识青年从吉林省各地到此插队落户。“当年我们那一批有50多人,在村里有难忘的回忆。”66岁的陈更泽曾是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她与当年的伙伴退休后经常故地重游,给村子提供了创业“灵感”。
“老物件”还原昔日场景 苍雁 摄
陈更泽说,50多人的集体回忆丰富了细节,大队办公室悬挂的宣传画、桌椅摆放角度、茶具的样式、鱼塘与稻田位置等信息都经过了彼此的确认与核实。村党支部书记岳乃全多次接待这批队伍,便提议发展“知青文化旅游”,得到了村民和知青队伍的支持。
部分村民自发提供自家房屋用于改造知青民宿。经过一个月时间,村子完成了道路和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的修缮工作,一间知青小卖店也冒了出来。
村民王泗海家复原了原桦甸县苏密沟公社红星大队办公室的场景。13平方米的“土炕”、旧桌椅、茶壶、定点报时的钟表、墙壁上悬挂的毛主席像章等均进行了等比例还原。
村口,还画了一幅宣传画展示村庄特色。3月份,知青村庄初见规模。“搜集老物件是难题,老知青提供了很大帮助。”岳乃全说,毛主席像章、旧照片均由知青队伍提供,村民还把自家留着的1970年左右的木制储物箱捐献了出来。
昔日的厨房保持着原样 苍雁 摄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几十名知青“大会战”修建的五队水库重新出现。陈更泽说,他们曾与村民一起劳动,参加过多次“大生产”“大会战”。
岳乃全介绍,民宿周边的6000平方米菜地,7000平方米可溯水田可以重现当年“大会战”的场景。
知青村庄运行后,目前已接待来自长春、吉林、四平等地的数百名游客,其中绝大部分为老知青与其家人。
桦郊乡党委副书记郝森森称,村庄还将继续建设,并通过“党组织+民宿基地+农民”的运营模式,带动村子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