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高企,深圳要不要拿出更多的地用于建住宅?是否应该继续守住30%的工业用地红线?在有限的土地空间范围内,生态、产业、生活空间如何取得平衡?
早在2004年,土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就做出了“土地、空间难以为继”的判断,事隔十余年,随着深圳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发展空间问题也愈发受关注。坊间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调整工业用地红线,拿出更多的土地改善居住条件、谋求扩容等。
8月18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幼鹏做客深圳本地“民心桥”节目,阐述了深圳空间规划的官方思路。
目前,深圳正在集全市之力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年内将编制完成,明年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批。在深圳新版总体规划中,将体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作用,主动融入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增强以深圳大都市圈为核心、对接周边城市的引擎功能。
王幼鹏表示,深圳的发展空间问题不止局限在自身的范围内,同时也要与周边城市加强区域协调。
深圳城市规划原则是什么
尽管早就意识到了“土地、空间难以为继”,深圳在2005年出台的《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为974平方公里,占了全市总面积(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接近一半。
深圳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有的人觉得深圳做错了,为什么要划出一半的范围不能开发。但假如都开发了,深圳能有今天的环境吗?在特大城市中,深圳是空气质量最好的,它经常与三亚、拉萨的排名不相上下。
王幼鹏也在“民心桥”节目中表示,深圳做规划的判断是,高质量发展是核心思想,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的取舍是什么?生态优先。
得益于早早就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圳实现了现代城市与优美生态环境的无缝结合。而在剩下的可开发范围内,深圳提出将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30%。
去年,深圳曾推出大手笔动作,一次性供应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
王幼鹏解释,城市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的规划一定要与资源禀赋、人的生产、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深圳仍然处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避免工业空心化。
但如此一来,深圳在仅剩不多的用地范围内,需要容纳居住、公共设施、商业服务、民生服务等一系列城市功能。深圳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是,居住用地供应不足,这成为了房价快速上涨的根源。
王幼鹏强调了今年将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并将这一举措称作“补短板”。按照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此前披露的年度计划,2020年全市将供应居住用地293.2公顷,对比2019年的150公顷翻了接近一倍。
在“生态优先”之外,王幼鹏还提出了另一个城市规划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民生。他说,客观来讲,深圳的居住用地比重的确不够,但规划存在时序和应变的问题,过去几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深圳的人口净流入量快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末到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仅增长了42万,年均增量约10万。但2014年末到2019年,常住人口增长了266万,年均增量超过50万。这也意味着,深圳的新增居住需求在过去几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根据深圳的长期规划,到2035年,全市将新增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以上,其中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
在都市圈内拓展发展空间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要想平衡上述生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用地需求,深圳究竟从哪里“找地”?
王幼鹏称,深圳在全国最早步入土地存量发展阶段,推出了破解发展空间瓶颈的“十大专项行动”,包括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国家层面也特别支持深圳进行存量土地开发方面的探索、创新。
不久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其中就特别提出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具体措施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由广东省委托深圳市批准,探索通过出让合同约定土地闲置费的收取标准等。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可以理解为土地管理的进一步放权,深圳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尽管如此,在诸多观察人士看来,以深圳当前的经济体量,长期必须要靠“走出去”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次最新版《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传递了这一风向——体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增强以深圳大都市圈为核心、对接周边城市的引擎功能。
早在2017年深圳的一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就提出,参照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基本上要在50公里范围内配置深圳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应有的资源。
王幼鹏在上述“民心桥”节目中特别提到了未来的轨道规划。8月18日,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开通,在此之前,深圳地铁运营里程刚刚突破300公里,而到2035年,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算上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等,预计各类轨道交通里程将超过1300公里。
王幼鹏说,到2035年,深圳应该称得上是“地铁城市”,实现市民出门10分钟内有轨道交通,市内30分钟通达,周边城市1小时内通达。
近日,国家发改委给粤港澳大湾区派发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大礼包”,同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这或将加快包括深圳在内的城市间轨道连接进度。
经济学家樊纲近日指出,目前深圳面临包括人口较多,医疗、教育发展,城市环境维护,社区管理优化,非户籍人口权利的保障等诸多社会治理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积极发挥好城市群的作用,借助互联互通的快速轨道交通和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一体化建设,从而释放更多的城市活力,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解决社会治理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延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