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貨幣政策今年將寬中趨緊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經濟參考報3日報道,2016年,全球經濟仍然維持了溫和增長勢頭,但增長仍處于低位。在全球經濟可望比2016年表現更好、通脹預期有所抬頭以及風險仍存的情况下,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表現,引人關注。總體來看,2017年全球主要央行同步上調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分歧依然。

IMF在2016年10月份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世界經濟2016年將增長3.1%,2017年,在包括俄羅斯和巴西在內的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實現復蘇的支持下,全球增長將加快到3.4%。而經合組織對未來經濟活動的評估也較樂觀。該組織認爲,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及英國和法國都呈現增長加速的迹象。這些迹象表明,2017年全球經濟將出現適度反彈,改變2016年增長乏力的態勢。

未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表現?整體來看,2017年的貨幣政策有可能呈現兩個特點:

其一,從國際金融機構數據看,全球流動性拐點已現端倪。總體而言,貨幣政策相對于2016年而言可能偏緊,但寬鬆基調無法徹底改變,尤其是歐洲、日本兩大主要發達經濟體。因此,除非通脹急劇上漲,2017年全球主要央行同步上調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分歧依然。

美國已經加息兩次。在工資有增長迹象、就業數據令人鼓舞和主要通脹指標整體加强的支撑下,市場預計2017年貨幣政策仍會收緊。但即便加息,總體利率仍將處于較低水平。

歐洲央行雖然縮减了購債規模,但仍决定將購債延至年底,因此“放水”的基調未改。

日本央行2016年祭出負利率後又修改貨幣政策框架,長期收益率有所改觀,雖有收緊貨幣政策嫌疑,但若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無法達到預期,量化寬鬆(QE)仍無法收手。近日,2017年日本經濟增長評估被上調,與歐洲相仿,但通脹目標仍無法樂觀。

“脫歐”後的英國央行,目前面臨兩難,一方面爲了維持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需要保持寬鬆來應對2017年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通脹水平有上升迹象,又使得央行有收緊貨幣政策的需求。

其二,貨幣政策在經濟復蘇中唱主角的情况可能有所改變,但貨幣政策不會也不甘退出視綫。2016年的G20峰會上,明確提出了運用多種政策組合來提振經濟的主張,出臺更多財政刺激措施,配合結構性改革的呼籲聲更爲響亮。

2016年,外界很多人認爲主要央行已經達到或接近政策上限,貨幣政策施展空間已經不大,而經濟增長速度仍在低位運行,展現出“新常態”,因此迫切需要其他政策措施積極配合,以取得更爲理想的經濟增速。這一看法也已經引起各國政府人士的重視,G20峰會的主張也體現了這一趨勢。如果其他政策措施配合有力,將改變貨幣政策唱主角的尷尬。不過,央行仍會繼續發揮其在提振經濟、控制通脹、平衡國際收支方面的作用。

從各國情况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後,其政策取向目前被廣泛認爲較現在更爲激進。如果美國新一届政府采取太多刺激經濟的措施,經濟過熱的風險就可能加大,有可能迫使美聯儲加快加息進程,但是這種可能同時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

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直呼籲采取多種措施來提振經濟,但多次重申仍將視經濟表現調整QE。而對于更多地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其他國家也各有打算。

至于新興經濟體,有國際機構和分析人士認爲,2017年經濟表現會勝過2016年,一些陷入衰退的國家或重新復蘇,或衰退幅度有所縮小。新興市場通脹的减退,使得貨幣政策施展增添了靈活性。新興經濟體2017年預計將增長4.6%,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前景顯著不同,其貨幣政策取向也會有所差异。

對于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有很多分析認爲,PPI指數受翹尾因素影響,在2017年上半年可能提高到3.5%左右,從而提高通脹預期;美元受加息因素影響有可能走强,從而使人民幣貶值壓力難以輕易解除;抑制資産泡沫,避免金融風險積聚等,都使得中國貨幣政策難以比2016年更爲寬鬆。(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