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澳大利亞乒乓少年打開中國大門

text

(亞太專遞)史海鉤沉:澳大利亞乒乓少年打開中國大門

新華社悉尼5月26日電

1971年,安·米德爾頓還是個少女,她從未想到的是,手握乒乓球拍的自己,能夠成為最早一批訪問新中國的澳大利亞使者,見證了中國乒乓外交的魅力。

與安一道前往中國的還有史蒂夫·納普和保羅·平克威奇,他們都是澳大利亞乒乓球隊的年輕成員。他們踏上紅色中國的時間不僅早於澳大利亞前總理愛德華·惠特拉姆,更早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當時,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主席,周恩來任國家總理,中國向西方開放之勢一觸即發。

在收到澳大利亞乒乓球隊主管約翰·傑克遜的緊急通知時,史蒂夫·納普正在日本。

“那一年我17歲。我打電話給我父親:‘爸爸,我要去中國了。沒問題吧?’”納普回憶說。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澳大利亞,與中國交往還是有爭議的政治議題。在三位澳大利亞隨隊記者的力推下,這次被冠以“乒乓外交”的訪問連續好幾週都是澳大利亞報紙的頭條消息和特寫的主題。

有一種有爭議的說法,即澳大利亞乒乓球隊從未收到中國的正式邀請。納普說:“全世界(對即將到來的澳大利亞乒乓球隊訪華)報道鋪天蓋地。我們那時候正在日本,並未被邀請。但傑克遜博士給當時的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拍了一份電報說,‘澳大利亞乒乓球隊很高興接受訪問貴國的邀請。’中方回復稱:‘準備從香港出發。我想時間是兩天內。’”

安則堅持說,澳大利亞乒乓球收到了正式邀請。

可惜,傑克遜博士已經故去,無法對這樁公案進行評判了。

然而,澳大利亞乒乓球隊的中國之行改變了歷史,成為中國乒乓外交的開端,這已經成上板上釘釘的事實。

納普說:“這是打開中國大門的起點,也是中國與西方世界和澳大利亞建立關係的起始點。”

1971年澳大利亞乒乓球隊的訪華奇跡在每個隊員的記憶中歷久彌新。

納普說:“那時,中國人很少見過西方人。我們一名教練員的頭髮是紅色的,這在中國簡直難以置信。於是大家爬到腳手架上看我們,引起交通堵塞。五一勞動節那天,周恩來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我們。他問我,澳大利亞年輕人怎麼看待越戰。我就說,澳大利亞年輕人不支持這場戰爭,我們師出無名。他還問我:‘你怎麼留著長頭髮和鬍鬚?這是表達對社會的某種不滿嗎?’”

對保羅·平克威奇而言,這是他與中國數十年友誼的開端。

安現在已經嫁為人妻,隨夫姓改名為安·麥克馬洪。她回憶說,自己的迷你裙,也就是她的正式隊服,吸引了無數中國觀眾的關注,她的照片出現在世界各地。

她說:“這是我永生難忘的。我們改變了世界。”(完)(編譯自《澳大利亞人》報,悉尼分社張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