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港媒對“中央對港管制權”的解讀

亚太日报

text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首次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首次全面總結了「一國兩制」在港實踐歷程。香港輿論對此高度關注,今日各大主要報章均在頭版頭條對此報道并刊發社評。

中央對港擁有全面管制權

《文匯報》報道,白皮書強調,「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在「一國兩制」下,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區的全面管治權,並對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具有監督權力。同時,需要通過五大重點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一是全面準確把握「一國兩制」的含義;二是堅決維護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三是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四是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五是繼續推動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是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工作發表的白皮書。全文約2.3萬字,共分5個章節,首4個章節概述:從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的歷程、特區制度在港確立、香港事業取得全面進步、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特區繁榮發展等方面作回顧。

報告書指出,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是國家對某些區域採取的特殊管理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全面闡釋「一國兩制」為政改立牌指路

《文匯報》社評說,必須指出的是,白皮書明確宣示了中央對香港的權責,事實上,香港是中國主權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香港的高度自治來源於中央的授權,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有多少權,並不存在剩餘權力的問題。白皮書對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和監督權進行了明確的闡釋,有利社會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白皮書對中央權責的說明,也宣示中央對於政改等問題上的立場和「底線」。白皮書明確指出,普選制度必須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經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清晰地為政改劃下底線,對於社會討論政改方案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全面理解「一國」和「兩制」的關係,認識「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確保政改討論在法治框架內進行,本港的特首普選才可望水到渠成。

實現一國兩制講法治還須政治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說,在本港政改爭議續陷僵持之際,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白皮書,相信更有香港與國際兩考量。

惟中央必須明白,本港主流社會亦冀一國兩制並進發展,互不偏廢,尊重中央在港權利,更不樂見香港被外部勢力利用,損穩定與國家利益。惟問題在於要在香港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既是依基本法治港的法治問題,更是中央如何拿捏中港關係及一國兩制的嚴寬尺度,是一個政治問題。

當中最能凸顯此政治問題的,正是政改。基本法雖已列明特首的提名權在選舉委員會,惟選委會組成、出綫門檻高低等,皆需中央與港人透過政治協商談判,以謀求共識。

對此,普遍港人皆感到香港社會已成熟,有條件落實公平普及、門檻寬鬆、經得起國際社會檢驗的特首普選,藉最大程度反映民意,以提升港府管治效能。惟較不少港人憂心的是,一些被視為中央代理人的建制派與「護法」學者等,卻力倡採更嚴格準則,普選門檻宜緊不宜鬆,令不少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受衝擊。

白皮書一錘定音中央宜因勢利導

《信報財經新聞》社評說,香港九七前和回歸初期,中央就對港政策較多表述「兩制」的差異,時至今日,北京卻着重申明「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彼此非等量齊觀,這一方面顯示中央正致力加強對香港的全盤掌控,另一方面也反映近年國內與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及香港社會出現了新的情況,而新的矛盾隨着二○一七年普選特首方式的爭持,變得更加尖銳和突出。

社評說,若中央對港政策愈趨強悍,卻無視港人對民主的追求、因「恐共」的憂慮,棄因勢利導而施高壓,則對香港的穩定繁榮絕無好處,也難以發揮香港對國家發展的助力,更無從示範「一國兩制」之優。

社評分析,在特首普選的問題上,中央不妨多相信港人的智慧,關卡能少則少;泛民也放下對抗的執着,叫價能降則降,由此產生一個具有認受性的行政長官,始可令特區管治重回正軌,深層次矛盾有望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