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6月19日電題:中國首份地方政府債評級報告出爐
政府信用發生深刻變革
新華社記者
王凱蕾
在“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首份中國地方政府債評級報告出爐。
廣東省財政廳18日公佈了一份名為《2014年廣東省政府債券評級報告》的第三方文件。該文件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廣東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為10165.37億元,較2012年末增長6.43%。廣東省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總體較大,位列全國第二位。
“第三方出具的廣東地方債評級報告表明:中國地方債,或者說中國的政府信用在三個方面發生了深刻變革:從非標產品向標準化產品過渡;從國家信用兜底向地方政府信用過渡;從政府隱性擔保向風險自擔發行品種過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研究中心主任楊衛華說。
評級報告由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發佈,該報告給出的2014年廣東省政府債券信用等級是AAA。該等級的含義是“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風險也逐步顯現。研究人士認為,當前中國地方政府舉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融資不規範,多頭舉債,舉借主體多達15.4萬家,涉及省、市、縣、鄉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融資平臺公司和一些國有企業;舉債方式過多過濫,包括銀行貸款、企業債券、中期票據、信託、回購(BT)等30餘種,為規避監管,已經從信貸轉向非信貸,從銀行表內轉向表外,從顯性轉向隱性。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佔債務總餘額的21.89%,是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2015-2017年償債比重分別為17.06%、11.58%和7.79%。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地方政府性債務壓力較大一方面表現為短期內償債壓力較大,另一方面表現為化解債務壓力較大。
為進一步推進地方債發行改革,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財政部不久前選取了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青島、寧夏、江西等地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為有效防控地方債“自發自還”的風險,財政部要求試點地區開展債券信用評級以及債券信息披露。擇優選擇信用評級機構,並與信用評級機構簽署信用評級協議,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
此後,財政部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試點地區地方債信用評級等級劃分為三等九級,符號表示為:AAA、AA、A、BBB、BB、B、CCC、CC、C。
按照試點安排,廣東的發債規模限額為148億元,可組合發行5年、7年和10年期債券,結構比例為4:3:3,發行額度分別為59.2億元、44.4億元和44.4億元。
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廣東省地方政府性債務中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6931.64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1020.85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2212.88億元。廣東省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佔債務總額的比重為68.19%,高於各省60.85%的平均水準。
2014年,廣東省到期需償還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比重為17.40%,逾1206億元。
儘管廣東地方債總體規模較大,但由於“廣東省經濟及財政實力較強,債務增長水準、總債務率等指標相對較低”、“廣東省財政資金的流動性較好,對債務的管控措施較為完善”等原因,評級報告給出了AAA級的評估。
“過去,外界一直認為中國政府債務不透明,缺乏可比性,這次出具的省級債務評級報告意義重大。”廣州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袁季說。
一些機構的分析師認為,“儘管此次評級報告給廣東打了AAA級,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地方債‘自發自還’試點將一帆風順。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省份,如果債務高企,評級情況也可能不樂觀。”
“無論如何,首份地方債評級報告的出爐,表明中國在地方債發行市場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楊衛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