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對地段差的商場來說,中國內地的商場過剩是一個問題。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8日報導,成都的百貨業正在經歷劇變,一些租戶構成不佳、設施較差的商場可能停業。
業內專家說,黃金地段的國際化大商場將因低端商場的倒閉而受益。現在,一些租戶正在搬離低端商場,去更大、更好的商場開店。
業內專家說,經營不善的商場將進一步受到擠壓,這些商場的所有者將發現,由於現有零售商鋪庫存面積巨大(據估計為496萬平方米),他們的生存更加艱難。
高緯物業諮詢公司中國西部地區主管邁克爾•吳(音)說:“市場可能需要8年多才能消化這麼大的庫存。”
吳說:“過去幾年,越來越多的新商場開門迎客,有些達到10萬平方米。”
在政府尋求以消費拉動經濟的大背景下,為抓住消費支出增加帶來的商機,內地零售業地產開發迅猛發展,規模前所未有。
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股市低迷,以及中央反腐行動抑制了奢侈品消費,零售市場形勢持續惡化。
記者在14日和15日走訪了成都一環內的3家大商場——仁恒置地廣場、陽光新業中心和華置廣場,三者的共同點是:購物者寥寥。
在陽光新業中心的3樓,有一長排空置空間,一家大型餐廳大門緊鎖。
吳說:“地段不好的商場大多為國內開發商所有,他們不得不長期免費出租商鋪或下調月租金才能將商場填滿。我們看到,因為生意不好,一些租戶拒絕支付租金,甚至關門。”
他說,這樣的商場需要調整其經營結構。
根據仲量聯行的調查,中國的商場總面積達到8300萬平方米,但僅有10%至15%的商場達到國際水準。
調查報告稱:“中國零售業迅速進入了一個未知的領域,海量的新商場一擁而上,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迅速接受了電子商務。”
吳說,頂級品牌會轉移到黃金地段的新商場,例如,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成都國際金融廣場,以及太古地產與遠洋地產合資的成都遠洋太古裡。
他說:“從品質和租賃情況來看,這兩座綜合性地產已經成為成都零售業的地標。”
九龍倉中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克莉絲蒂娜•郝(音)說,其20.4萬平方米的國際金融廣場將服務於中國整個西部地區,而不僅僅是成都。
郝說:“我們是生活廣場,而不是專注於奢侈品市場。顧客可以在我們的超市里買一瓶水,也可以在我們的美食廣場吃一頓飯。”
她說,在所有租戶中,奢侈品牌占15%,中高端品牌占34%,餐飲、保齡球館和電影院占33%,其餘是生活用品的零售商。
國際金融廣場造價160億元,除了生活廣場,還包括擁有230個房間的尼依格羅酒店和3座A級寫字樓。
郝說,零售店鋪的月租金從每平方米1300元至1800元不等。
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以72億元的拍賣價格從政府手中拍得該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