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是因其禀赋的厚薄、饮食的偏嗜、地域的差异等因素所形成的。一定体质类型的人,就可能形成相应的某些疾病;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则形成相应的不同疾病。
中医学历来调强体质,自秦汉时期的《內经》就有阴阳五行体质分类法。一般认为,人的体质是因其禀赋的厚薄、饮食的偏嗜、地域的差异等因素所形成的。所以,体质是指人在其生命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而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因此,不同体质的人在其生理状态下,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和适应上不仅存在着某些差异性,而且对某些致病因子与疾病也存在着易罹性与倾向性。
这就是说,一定体质类型的人,就可能形成相应的某些疾病;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则形成相应的不同疾病。例如,形瘦虚寒体质的人,易患胃肠病与内脏下垂诸疾;体胖湿热瘀体质的人,易患“三高症与心脑血管疾病;气郁或敏感体质的人,易患过敏之疾、或抑郁、焦虑、恐惧等神经症与失眠等症等。人的某一体质类型偏向,还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显露出来;如果某一体质类型与相应的疾病一旦形成,就可能伴随人的一生,从而形成所患疾病的慢性迁延与医药防治的连续性与持久性。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是可调的。中医对体质的调整是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个体的体质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预防干预。中医中药的预防干预,是通过改善其体质偏向、调整其功能状态,以预防体质偏向,从而达到末病先防的“治末病目的;如果某一体质偏向的疾病已经形成,中医也可通过辩证施治,同样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进行“已病早治,阻断其病理变化的入深与发展。
以上说明,一定体质类型的人易患某种疾病,中医药优势则可对其调治。但是,中医药的调治无论是纠正体质偏差“治末病的预防,还是着手对已显露疾病“已病的辩治,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