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假貨市場年規模超過4000億美元 最好賣的是包和鞋

界面網

text

在奢侈品市場裏,假貨一直是沈疴舊疾。近日一份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和歐盟知識産權辦公室發布的報告揭示了假貨難被根治的一大原因:這個市場的利益大得驚人。

報告指出,全球假貨貿易每年的市值逼近4610億美元。在2013年,這個數字占了全球進口貿易總額的2.5%,其中美國、意大利和法國品牌尤甚。

而在假貨這個龐大的市場中,服裝、鞋帽、皮具、電子産品、腕表、醫療器械都是最常流動的品類。2013年,進口到歐盟國家的所有貨品中,約有5% 是假冒僞劣産品,總價爲1160億美元。

而中國是輸出假貨占比最大的國家。2011年到2013年期間,光是海關扣押的假貨,就有63.2%來自于中國。2013年,中國內地沒收假貨8.8萬件,香港地區沒收近3萬件。假貨數量排在中國之後的,依次是土耳其、新加坡、泰國和印度。

其實中國在假貨上的壞名聲,已經累積了許多年。來自世界海關組織的數據顯示,2006至2010年間,全球範圍內查獲的假貨有75%産自中國。

而在2013年,美國貿易代表處就把中國列爲了假貨實體市場第一名。但據悉,當時中國商務部的專家對此說法進行了反駁,認爲美國想用以偏概全的態度實行美國本土貿易保護主義之實。

但假貨問題實則值得被重視,中國經濟的名聲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假貨經濟也在傷害中國貿易。隨著中國人的荷包變得越來越鼓,奢侈品集團紛紛看好中國市場。但其實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有76%發生在海外,並沒有對中國本土經濟做出數字上的貢獻。

假貨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太高的事實,也讓奢侈品集團在進軍中國市場時不得不通過擡高單品價或者加大正品營銷、門店裝飾等服務成本來和假冒劃清界限,而最後樂于購買正品的顧客也並不會討到任何便宜,假貨反而愈演愈烈。

這種狀況伴隨著近年來電商的發力而加重。電商曾經一度嚴重依賴第三方批發商,奢侈品高額利潤使得許多身處中間鏈條的商家冒著風險摻假以謀取利益。這也引起了歐洲大型奢侈品集團的注意,開雲集團和LVMH集團都啓動了訴訟機制,來對抗 eBay、阿裏巴巴等電商平台。

但事實上,互聯網的兩面性也在打假問題上盡顯。假貨在電商平台上的泛濫,不斷推動許多時尚品牌試水電商,紛紛開辟線上旗艦店。

在中國,傳統的奢侈品商也許還沒有下這麽大的決心。不過兩者的磨合也正有轉好的趨勢,比如淘寶和Louis Vuitton 已經簽訂了打假備忘錄。而此前在美國控告阿裏巴巴的開雲集團後來撤消了對阿裏的訴訟,並與之達成了和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