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國汽車海外銷量下滑 技術限制是主因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法媒稱,盡管雄心勃勃,中國汽車出口卻正走向連續第四年下降。這種失敗一是由于新興國家市場萎縮,二是由于技術限制。

據參考消息引述法國《回聲報》29日報道,中國的巨浪將會偃旗息鼓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看看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們在國際上交出的成績單。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汽車出口19萬輛,同比下降了12.9%。因此,該行業正走向連續第四年國際銷量下降。2012年突破的年出口汽車百萬輛大關,只是一個遙遠的回憶。

蒙薩爾維咨詢公司的顧問讓-弗朗索瓦·迪富爾認爲:“很明顯,這是一種失敗。幾年前,所有大集團都制定了非常高的銷售目標。”

2011年,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制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出口80萬輛,這相當于中國汽車工業目前的出口總量;同樣,力帆汽車(2015年12萬輛)和北京汽車制造廠(2020年40萬輛)的雄心壯志看起來也都難以實現;至于吉利汽車,去年的出口量下降了57%。

這種全面退縮既是形勢所致,也有結構性原因。

首先,中國汽車制造商受制于新興國家遇到的困難。中國汽車價格適中,但技術上存在限制,新興國家是其最主要市場。俄羅斯和烏克蘭市場崩潰,南美洲(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和烏拉圭等國)出現經濟困難,中東和非洲(海灣地區國家、埃及)的某些市場萎縮……在這些地區,中國汽車品牌在過去幾年占據了一席之地,現在銷量明顯縮水。唯一的例外是在伊朗,中國企業利用國際制裁、全球性汽車企業缺席之機,擴大了在當地的市場份額。

中國汽車企業並未全力以赴來實現其國際目標。不論奇瑞、吉利、東風還是北京汽車,首先關注的都是中國市場。中國汽車市場近幾年來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這種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成效,因爲中國汽車品牌成功地分得了部分市場份額。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要想發展一個品牌,需要包括各種檔次汽車的網絡。這是真正的戰略投資。”

不過,這種情況有可能改變。由于中國市場增長放緩,國際市場將自然而然成爲中國汽車企業必須考慮的因素。有些信號是有利的。

首先,中國汽車的質量逐漸改善,並且一些車企果斷轉向價格公道的運動型多用途車(SUV),這種車型在世界各地都擁有很大市場潛力。

另外,一些汽車企業開始從其國際收購行爲中獲益。吉利汽車就是如此。它在收購了瑞典沃爾沃汽車6年後,現在與其共享平台,因此提升了檔次。還有東風汽車,它從與法國標致雪鐵龍公司的夥伴關系中獲益,二者將共同開發、擁有未來的小汽車平台。中國車企在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領域也可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