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安倍要“改造日本”談何容易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反動的空想家》的文章,文章稱,安倍的構想是改造日本,這是一個宏大的構想,即使對最老練的政客來說,這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構想。

有的政客在競選巡迴演說中游刃有餘,擅長煽動群眾的熱情。還有的政客更多地待在煙霧繚繞的房間裏,在公眾視線之外達成立法協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在擁擠會堂裏的講臺上如魚得水。在那裏,他能在禮貌而專注的觀眾面前闡述自己的構想。

夢想進行一場大變革

安倍的構想是改造日本。2007年1月,首次擔任首相的安倍在日本國會發表的演說也許最清楚地闡明了這一構想。他當時援引自己首屆任期的口號說:“為了打造一個‘美麗的國家日本’,我的使命是為國家勾勒出一個新的構想,使之能夠在未來50年到100年間經受住大風大浪。在2012年12月重新上臺後,安倍認定,要克服國家面臨的危機,沒有什麼比改造日本更迫在眉睫。安倍希望對日本政府、社會和經濟進行一場大變革,使日本能夠保住亞洲和世界強國的地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增加了國防開支,取消了對日本軍隊的限制,推動了激進的實驗性貨幣政策,還提出了重振工業和農業的結構性改革。

這是一個宏大的構想,即使對最老練的政客來說,這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構想。鑒於日本政治體制內充斥著格外多的能夠阻撓變革的“否決權擁有者,實現這一構想也許更加困難。

安倍改造日本的願望——像19世紀明治維新那樣使日本在經濟上變得更加充滿活力並在軍事上變得更加自信——也許過於野心勃勃。它需要對決策過程的掌控權以公平分配改革帶來的利益和痛苦。安倍在向選民兜售其“改造使命時的才能並不一定能在權力方面給他帶來多大幫助。

缺乏改革的必要資源

安倍的政策構想源自一個信念:日本必須盡一切可能保住地區和國際強國地位。安倍和他的意識形態盟友不願意接受日本逐漸衰落、被動或依賴其他國家。他們認定日本必須取消二戰後對日本軍隊的限制,特別是禁止在國際爭端中使用武力的憲法第9條,並加強其軍事實力。他們認為日本需要在與中國和韓國的領土爭端中採取強硬立場,表明它不會容忍改變東中國海現狀的行為。它還必須尋求更加平等的日美關係,並與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建立新的獨立的關係。

安倍在2006年和2012年當選後所受到的熱情歡迎反映出日本國民願意接受其豪言壯語的鼓舞。但安倍領導的日本不是德川幕府時代末期的日本,擔心西方列強像對待中國一樣將日本劃入勢力範圍。安倍領導的日本也不是岸信介時代的日本,正在從二戰中復蘇並試圖在冷戰國際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事實上,安倍領導的日本是一個健康、成熟、日益老齡化的民主國家。的確,中國的崛起可能奪去日本作為地區第一大強國的位置。但與19世紀不同的是,這種威脅並非殖民化而是邊緣化。

和其他先進的工業民主國家一樣,政治黨派、官僚機構和私營部門中的既得利益集團控制著日本的決策進程。安倍不像之前幾乎所有自民黨首相那樣曾經管理過某個部委或當過政府官員,因此可能完全缺少將構想轉變為政策所需的必要資源。同時應對經濟復蘇、多個部門的結構改革以及財政整頓可能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更不用說修改憲法和重新軍事化了。

最大障礙是日本民眾

然而,安倍完成振興日本使命的最大障礙是日本民眾。雖然安倍可能在12月14日的選舉中再次大獲全勝,但這並不意味對其構想的明確贊同。許多日本選民並不認同安倍恢復日本強國地位的構想。雖然部分民眾對中國崛起感到憂慮,但日本選民並不認為日本需要進行徹底改造以跟上中國的步伐。

民調顯示,修改憲法或徹底改變日本防務態勢並未得到什麼支持,而日本國民似乎越來越懷疑“安倍經濟學是否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更不用說恢復日本強國地位了。選民更關注的仍然是就業和養老保障,而不是對實力與權力的追求。

倉促的兩周競選活動對改變他們的想法無濟於事;儘管下定決心改造日本,但安倍並未說服日本民眾再次接受強國競爭帶來的風險和危險。因此,重新上臺的安倍將面對和以前同樣的挑戰:一個以改革為代價保護“現狀捍衛者特權的體制,一個對安倍改造日本構想持懷疑態度的民族,以及一大堆無法輕易解決的經濟和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