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佈施路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駐萬象記者榮忠霞】佛教自14世紀開始在老撾興盛之後,一項傳統每天風雨無阻全年無休地上演了70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在每天的清晨繼續,這就是“佈施。每天清晨六點左右,各個寺廟的僧人們會排著隊,托著缽盂,赤足從寺廟出發,沿街向周圍的居民化緣,周邊的居民們每天也會早早起來,帶著糯米飯以及水果零食等,跪坐在路邊,向迤邐行來的僧人們佈施。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劉艾倫攝

之所以風雨無阻,因為老撾的寺廟裡是不存在“香積廚的,所有僧人的飯食都靠著每天清晨化緣而來,如果哪一天因為颳風下雨不去,那這一天就要挨餓了。而且,老撾的僧人們嚴格遵守小乘佛教“過午不食的戒律,每天只吃早、午兩頓飯,過了中午12點就不會再吃東西。不過喝水和其他飲品是不被禁止的,因此,如今老撾居民每天佈施給僧人的食物裡,也與時俱進地增加了牛奶、飲料等,貼心地供僧人們在下午和晚上飲用。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王大才攝

在老撾北部的古城瑯勃拉邦,保留著老撾境內規模最大的傳統佈施活動,如今也成了古城最著名的景觀之一,每天早晨都會有大批的遊客趕來觀看甚至購買食品參與其中。每次陪國內來的朋友參與這一盛事的時候,我都會囑咐一句,和尚好多,佈施不要太快,尤其是走在隊伍最後的才是你最想佈施的物件,不然你會後悔。儘管如此,仍然有朋友會見到一個和尚就興奮地往人家的缽裡放上一大把糯米飯,不管那缽裡是不是已經滿得盛不下了,然後當走在隊伍最後的幾個七八歲的小和尚捧著空空的缽子眼巴巴走過來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劉艾倫攝

等佈施完了,朋友都會弱弱地問我一句,小和尚沒有吃的怎麼辦?我哈哈大笑地對他說,我早跟你說過吧,你不聽!但也不用擔心,寺廟裡的食物都是共用的,不管拿的多拿的少,都不會挨餓的。朋友這才如釋重負。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陳鐸攝

其實想想,僧人化緣隊伍以年長者居首這樣的安排,既體現了對長者的尊重,又避免了小和尚走在前面收到太多食物而拿不動的情況,確實也挺人性化的。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劉艾倫攝

還有細心的朋友在觀看佈施的時候會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走在前面的大和尚會常常把缽子裡的食物再拿給許多拿著籃子或袋子等在路邊的衣衫破舊的小孩子們。他們都是當地貧民家庭的孩子,僧人們把自己化緣來的食物再佈施給他們,以幫助他們度日。當地不少貧民家庭都是靠著僧人們的這種佈施生活,讓佈施這種行為在老撾不僅僅是單向的,而是形成了一個雙向的良性迴圈。人人既是施予者,又是被施予者。或許,這就是現實的老撾儘管貧富差距很大,但卻從沒有“仇富思想或行為出現的原因之一吧。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劉艾倫攝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榮忠霞攝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劉艾倫攝

老撾每天清晨風雨無阻上演的“佈施盛景。亞太日報記者劉艾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