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由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波音777客機于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墜毀。7月23日,美國以俄羅斯應對馬航MH17墜毀事件負責為由,宣布第三次追加對俄經濟制裁;兩天后,歐盟通過了追加對俄制裁的原則性聲明。
7月30日,美歐就追加對俄制裁發表聯合聲明,制裁範圍更廣,力度更大。8月4日,香港《南華早報》發表題為《馬航危機:當美歐祭起又一根大棒》的評論文章,稱正如某些歐洲觀察家所言,這是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歐在制裁俄羅斯方面“步調最一致的一次聯合行動。而能達到這樣的效果,MH17事件的發生和發酵,無疑是最關鍵的催化劑。
制裁步調漸趨一致
美國7月23日即公佈了部分追加制裁清單,此後又有所補充,主要內容,包括暫停對俄的出口優惠政策,禁止對俄能源部門出口某些關鍵設備、技術,追加制裁俄羅斯外貿銀行、莫斯科銀行、聯合造船公司和俄羅斯農業銀行,將部分“和東烏局勢惡化有關的俄羅斯人或親俄烏克蘭人補充入黑名單。
文章稱,歐盟的制裁細節直到7月29日才姍姍來遲,這一方面是因為一切重大決策都需28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另一方面,英、法、德、荷等各主要成員國間意見雖較前接近,但仍需協調某些攸關各自利益的地方。
被歐盟追加入制裁名單的,包括5家俄羅斯國有商業銀行(Sberbank、VTBBank、Gazprombank、Vnesheconombank和Rosselkhozbank),自8月1日起任何歐盟投資者都不得購買上述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期限在90天以上的債券和股票。這些措施和此前美國財政部的制裁措施幾乎如出一轍。
此番追加後,歐美制裁“黑名單分別擴容至87人和20個實體,其中被追加制裁個人中,出現俄國家安全局負責人亞歷山大.博爾特尼科夫和負責對外情報局的前總理弗拉德科夫等更多普京核心親信的名字,而制裁實體中則首次出現了一些關乎俄經濟命脈企業的名字,如能源公司Rosneft和Novatek等。
如果說,此前的制裁,除了政治象徵意義外,重點是限制俄職能部門官員、和普京關係密切的金融寡頭在歐美活動的自由,削弱俄國內市場和投資環境的吸引力,增大俄經濟前景的壓力,更多是從遠景、長線方面打擊俄羅斯經濟面,那麼此次追加制裁則帶有更多“定點打擊的意味。
自普京上台後,俄已迅速轉變為一個以出口、尤其能源產業出口為經濟支柱的經濟體,新一輪制裁不僅對俄的出口能力構成壓制,更直接針對俄能源產業發難。連續出台的金融制裁措施,將嚴重影響俄石油寡頭的資金鍊,使之難以擴大產能;新近出台的特種石油設備、技術轉讓限制,則將令俄在開發深海、極地等關鍵石油儲備,以及開發利用頁岩氣等新能源方面,陷入極大困境。
此外,歐盟追加制裁禁止對俄出口武器、軍事技術設備,以及可能做軍事用途的軍民兩用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僅具有像徵意義,表明在這一領域,歐盟的立場漸趨和美一致。制裁對今年8月1日前所訂購、但尚未交付的武器合同予以豁免,這顯然是為了照顧法國的利益——法國人不捨得流失對俄出口“西北方級兩棲攻擊艦合同所帶來的利潤和就業機會。
空難令歐盟態度生變
如前所述,在如此短的間隔裡接二連三地追加制裁,並不斷召開會議、發表聯合聲明,“政治標示的意味要明顯大於追求制裁經濟效果本身。而這和馬航MH17墜毀事件有很大關係。
MH17事件在經濟制裁層面上最直接的後果,是令原先因擔心經濟利益受損,而對制裁意興闌珊、勉強跟進的歐洲,在制裁意願和態度上變得明顯更積極、更主動。
曾幾何時,擔心歐洲自身會因制裁而受到經濟損失(尤其在能源供應和金融資產合作方面),是歐洲談論對俄制裁話題的主基調,主張“從長計議的法、德、意和北歐各國佔了上風,而主張“從快從重的波羅的海及東歐國家則曲高和寡;如今形勢為之一變,“從緩派荷蘭因MH17上遇難乘員中本國公民最多,轉而變成了“從嚴派,向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永久中立國瑞典也板起了臉孔,英國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嚴厲態度獲得更多共鳴,堅持履行對俄兩棲攻擊艦合同的法國受到奚落。更微妙的是,一向是“從緩派主心骨的德國,如今態度出現分化,默克爾雖繼續主張“從長計議,但調門已明顯降低,外長施泰因邁爾則在27日轉而支持對俄實施全面經濟制裁,前提是“後果必須由整個歐盟來負。不難看出,29日公佈的歐盟制裁方案,和上述論調是一脈相承的。
如果說,俄羅斯和美國的經濟聯繫,更多體現在金融、投資領域,那麼歐洲則完全不同:歐洲對俄天然氣依賴度高達1/3以上(平均為28%),部分國家甚至達到100%;同樣,俄對歐洲工業品的進口依賴度也很大,其中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是其它來源所不能替代的。同樣的制裁手段,歐洲是否積極參與,對俄羅斯的影響是有很大差異的。
不僅如此,俄羅斯的軍政要員和金融寡頭們更頻繁出入歐洲,而相對較少涉足美國,一次次的追加制裁,不斷擴容的“黑名單,會令這些已習慣於在歐洲常來常往的俄羅斯“大人物感到十分不自在,從而承受到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壓力。
制裁加碼對俄經濟的影響
追加制裁對俄海外能源市場的影響恐將是深遠的。
儘管易受國際形勢變化和突發事件影響而出現波動,但總的來說,近期國際能源市場的供需關係大體平穩,主要消費國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能源供應的多元化,簡單說,就是“可以買俄羅斯能源,也可以不買,而俄羅斯經濟要實現穩定增長(還要額外負擔普京“強軍夢、追加社會福利和支付“克里米亞紅包的巨額開銷),石油天然氣卻是“非賣不可、“非大賣不可的,如此一來,歐洲這個最大的“剛需目標市場,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更不用說“天然氣大棒屢試不爽的威力了)。但MH17事件似乎正進一步迫使歐洲下決心追求能源多元化,哪怕為此需忍受更多一點不便,付出更多一些代價。MH17事件爆發後,不僅原本猶猶豫豫的西歐、南歐各國,開始更深入、更頻繁探討能源替代問題,就連100%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直到今天也是“從緩派最堅定成員的保加利亞,近日也開始頻頻討論起“能源來源多元化方案來。如果說,中國等潛在的其它市場,或許可以在量能上彌補歐洲的窟窿,但“選擇題無論如何替代不了“必答題的穩定性。
普京重振俄羅斯經濟最大的瓶頸,是俄基礎設施普遍老化,發展所需資金不足,對此他本人也心知肚明,因此自重新上台以來,就不遺餘力地試圖改善俄羅斯本就聲名狼藉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資流入。去年底、今年初的烏克蘭危機,以及隨後歐美的制裁,已令一些外資開始猶豫、撤逃,為此俄政府、央行採取了很多應急措施,今年3月,基準利率從5.5%大幅上調至7%,4月上調至7.5%,盧布債券收益率也步步提升,達到8.5%左右,加上5月以來東烏局勢似有緩和,部分“賭反彈的海外基金開始重返俄羅斯,但MH17事件的突發,和隨後美歐(以及先後附和的加拿大、日本等國)越來越強硬、越來越步調一致的追加制裁,令本就戰戰兢兢的“賭反彈投資者轉而“多殺多。路透財經援引位於莫斯科的研調機構Macro-Advisory資料顯示,外資在俄羅斯股市持股比例,已從去年底的21%跌至19%,鑑於俄股市可自由交易的股票占總市值總比例也只有29%,如此抽逃率足以構成對市場的震撼,而一些投資基金也公開表示,投資人從俄基金撤資的速率和規模,已創下近期紀錄,其根本原因,是擔心進一步追加制裁,會導致相關俄羅斯行業、企業喪失償還能力。MH17事件爆發後,俄央行在7月25日進一步加息50個基點至8%,8月1日,又傳出普京已批准增收3%消費稅的消息。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對此輪追加制裁的威力和效果,俄官方並非其辭令中所表現的那樣滿不在乎。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股指年內累計跌幅已達13%,是大型新興市場中最差的,盧布對美元匯率跌了13%,僅比阿根廷比索略好,而俄羅斯美元債券對比美國公債的收益率溢價已高達2.8%,較年初高出整整80個基點,更嚴重的是,誰也無法預料,制裁究竟何時才會鬆動,甚至,會不會因局勢進一步惡化而繼續追加。摩根士丹利日前已表示,將把俄羅斯公司債和本地債的評級下調至“減持,而MSCI明晟表示,將在8月8日前決定,是否將剛剛被美歐追加制裁列入融資受限黑名單的VTBBank股票移出MSCI俄羅斯指數,這是個危險信號,或許預示著“一切才剛剛開頭。
未來會怎樣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歐洲態度的趨於強硬,歐盟可能進一步增加對俄金融制裁(這本是美國一直希望做的,但歐洲長期猶豫不決),已有歐洲分析家揚言,反對追加對俄金融制裁的英國銀行家們高估了俄羅斯資金對倫敦金融市場的重要性。2013年,俄羅斯近一半海外債券融資來自歐洲,總值高達75億歐元,一旦被“關閘,將令俄金融市場“失血現象雪上加霜。
如前所述,過去一年多來,俄經濟表現很不理想,俄經濟發展部年初曾為俄2014年制訂了2.5%的GDP年度增長預期,今年2月俄央行下調至1.5-1.8%,4月經濟發展部更下調至1.1%。而IMF對俄經濟表現更加不看好,年初他們給出的俄2014、2015年度GDP增長預期分別為2.2%和2.7%,4月下調至1.6%和2.3%,MH17危機爆發後,更進一步下調至0.2%和1.0%,這近乎認為俄羅斯經濟在歐美等國繼續追加制裁後,2014年將獲得近乎零增長的慘淡表現。
雪上加霜的是俄棘手的通脹率:曾在2013年達到6.5%,被聯邦統計局稱為“觸頂的通脹率,2014年年初調控目標為5%,5月已突破7.5%,本月25日俄央行在年內第三次加息時表示,希望此舉能有助於控制年通脹率在6-6.5%區間——而這原本是央行年前所宣布的“頂。從央行“倘不見成效將考慮進一步緊縮措施的措辭看,對於加息能否抑制通脹進一步惡化,他們也並沒有太大把握。眾所周知,加息的副作用,是拉低經濟增長率,如今俄基準利率已相當高(在“金磚中僅低於巴西,和G7相比更是高處不勝寒),而通脹卻居高不下,在東烏危機加劇,俄美、俄歐關係“致冷元素增加的背景下,俄是否還敢繼續冒讓經濟進一步減速的風險,去在年內第四次推高基準利率?
當然,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 俄和西方其實都不願真的切斷彼此間經濟關係,以免嚴重累及自身經濟利益 ,但即便如此,MH17事件的發酵,和歐美在制裁問題上的步調趨於一致,都會給俄羅斯經濟和投資前景,帶來更多負面影響——說“更多,是因為本來形勢就已經很嚴峻,摩根士丹利統計,未來一年俄企業需償還到期外債總額高達1600億美元,今年資本外逃總額已累計達750億美元,而俄外匯儲備總共也不過4750億美元。
更麻煩的是,一旦美歐當真下定決心,即便付出代價也要讓普京“付出代價,俄的反制手段是有限的。針對美歐最新一輪追加制裁,普京強調“自力更生,強硬的背後不免透出一絲無奈,而俄的反擊,竟是“考慮禁止進口歐盟水果,且不說這樣的“反擊對主要向俄出口工業品的歐盟不過隔靴搔癢,俄進口歐盟水果的主要來源,是一向對俄持警惕態度的波蘭、摩爾多瓦,和此次MH17空難“重災區荷蘭,制裁的結果究竟是“嚇阻更多後續制裁,還是進一步激怒歐洲,也實在要打個大大的問號。8月31日,俄農業監管機構宣布自次日起禁止進口烏克蘭大豆、大豆粉、葵花籽和玉米粉,並暗示將可能限制進口美國家禽,這些措施恐也僅具有“示威意義——對美國的禁令更多體現出一種無可奈何,而對烏克蘭,早已祭起的“天然氣大棒,效果反倒是最好的,但在基輔方面看來,挨“天然氣大棒雖不好受,卻總比不過半壁江山名存實亡,工礦業基地拱手讓人,何況農產品從來都是烏克蘭不愁沒人買的、為數不多的搶手貨呢?
8月1日,來自荷蘭和澳大利亞的70名法醫專家克服種種障礙,終於抵達MH17墜機現場,展開迄今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也最細緻的現場勘查,墜機真相正緩慢、但不可逆地一步步接近真相,或許到那時,美歐和俄羅斯之間才會真正迎來攤牌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