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耿銳斌、王作葵)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15日說,剛剛簽署的中俄總理會晤聯合公報及近40項文件是兩國未來合作的“路線圖,凸顯了兩國關係的4大看點。
李建民當天在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舉辦的北京——莫斯科視頻連線座談會上表示,首先,能源仍是中俄合作的“重中之重,兩國總理在聯合公報中將能源合作確定為“雙邊關係的戰略領域。
近年來,中俄在能源合作中已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俄羅斯成為中國第四大原油進口國。不久前,雙方提出建立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的一攬子合作。李克強總理訪俄期間,雙方簽署兩國政府關於沿中俄東線管道自俄方向中方供應天然氣的協議。
“在全球能源格局發生新變化和出現重大調整的背景下,中俄雙方在這一領域應致力於超越單純能源貿易模式,而開展上下游一體化的全面合作。李建民說。
其次,中俄特別強調了加強創新領域的合作。李克強總理訪俄期間出席第三屆“開放式創新莫斯科國際創新發展論壇開幕式,併發表題為《以創新實現共同發展包容發展》的演講。
李建民認為,金融危機加速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到來,美國,歐洲,日本等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推動自身產業革命,提出以創新為“龍頭的發展戰略,力圖在經濟和科技發展中搶佔制高點。
“中俄同樣希望通過加強這一領域的合作而佔據有利位置。雙方已在研發寬體客機,高鐵,生物技術,新能源等合作達成共識,這不但促進提高兩國自身的創新水準,而且還有利於雙方經貿合作的‘增量提質’。李建民說。
第三,金融合作取得新進展。李建民表示,中俄金融合作具備良好基礎,中國四大商業銀行都在俄羅斯境內建立分行,雙方貿易結算方面的合作取得重要進展。此次,雙方簽署了《中國人民銀行和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人民幣/盧布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此舉將大大降低雙方融資和兌換的成本,給兩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便利。這一協議還對推動構建新的,更加合理的全球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義,李建民說。
最後,農業合作的意義得到顯著提升。在加速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背景下,中國農業基本資源短缺和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走出去參與國際分工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戰略選擇。而俄羅斯農業在最近10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躋身於全球糧食出口大國行列。
李建民表示,中國是世界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而俄羅斯希望進入亞洲的食品市場,因此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面臨很大的發展空間。
專家建議,兩國應積極探索尋求中長期農業合作方式。除農產品貿易外,雙方有望將合作拓展至發展有機農業,研發農業機械等領域。
李建民認為,李克強總理上任後對俄的首訪時間緊湊,內容豐富,成果豐碩。期間,雙方共同“把握機遇,規劃未來,為中俄關係開闢了廣闊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