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從緬甸融入區域一體化進程說起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特派記者陳濟朋發自內比都:從緬甸南部的最大城市仰光到首都內比都三百多公里,一路是蔓延的綠色。映入眼簾的商業樓盤廣告,工廠,以及商店和餐館等,讓人明顯感受緬甸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然而,高速路邊的黃牛提示著當地生活節奏慢速的另一面,甚至還有人在路邊放羊,也看到了幼年記憶裡才有的手扶拖拉機。

緬甸今年第一次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上半年東盟峰會成功舉辦,正在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峰會也進展順利。對於開放不久正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緬甸來說,這具有歷史意義。

並不僅僅是因為彙聚了東盟和亞太區主要國家領導人的峰會,融入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也體現在互聯互通,這是個時髦的字眼,但帶給緬甸老百姓的卻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

從仰光到內比都的高速公路是雙車道,但當地同事說,這是緬甸少有的高速公路。當地不少人在用手機,在當地購買的手機號碼使用時,顯示的是3G網路。緬甸的通訊網路快速發展也只是近兩年的事情。

緬甸基礎設施的短缺仍顯而易見。實際上,即便在整個東南亞地區,也有很多地方仍需要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來便利人們之間的相互聯繫,畢竟這一地區的發展水準差異巨大。到過這些地方的人,應該不難理解中國倡議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何會受到歡迎,東盟國家都迅速表示支援並加入。

緬甸的城市裡隨處可見的變化也顯示,這個國家也已加入以自貿區為標誌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巨大的落差意味著緬甸一旦開放,就會迅速受益。更進一步說,自由貿易協定的安排本質上是國際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和產業鏈的進一步融合,由於任何一個經濟體都具有其比較優勢,任何兩個經濟體推動自由貿易,都會達致雙贏的結果。

在緬甸舉行的東盟峰會討論的主要議題正是不同層次的自由貿易進程。東盟距離實現共同體的既定目標僅有一年的時間,東盟和一些國家的“10+1自由貿易區早已開花結果,其中中國和東盟已開始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在此基礎上又有東盟和中日韓的“10+3自貿區談判,以及覆蓋範圍更廣泛、計畫2015年完成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 

亞太區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區域,應該說具有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充足動力。亞太區一層層結成網狀的自貿區安排,也充分體現出這一地區實現經濟一體化的潛力和動力。

內比都是緬甸的新都。與許多在一片空地上拔地而起的城市一樣,它的規劃方方正正,只有一些地塊填上了漂亮而現代的市政建築和酒店。而在仰光,城市底色仍給人大而雜亂的感覺。不過,走進當地市場,也可以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市場裡的樓房牆壁上掛著新舊不同的看板,顏色鮮亮程度不同,設計風格也迥異,提示著正在發生的改變。仰光的高樓還不多,但已可以看到一些樓盤的廣告。

開放的緬甸在經濟上雖然還沒有騰飛,但已顯示出強大的活力。不難想像,隨著緬甸進一步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用不了多少年,緬甸的道路,城市和鄉村面貌也會有更大的改變。